- 1、本文档共24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本义:引申义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定义 两大分支 研究古代汉语不分时代 阐述 古代汉族人民说的话就叫做古代汉语。这是相对现代汉语的一个名称。 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文言文。 一是以北方话为基础而形成的古白话。 文言文是指在先秦口语基础上形成的上古书面语以及汉代以后模仿这种书面语的语言。 古白话是指六朝以后在北方口语基础上形成的接近于当时口语的书面语。 远古汉语 上古汉语 中古汉语 近古汉语 早期现代汉语 现代汉语 殷商时代甲骨文 周秦两汉 魏晋至隋唐 宋元至鸦片战争 鸦片战争至“五四”时期 “五四”以后 二、学习古代汉语的作用 古书 考古 教学 秘书工作 自己学习 完善个人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 …… 神话传说 祖先崇尚“三”与“五” 盘古开天辟地 女娲造人补天 神农勇尝百草 黄帝战蚩尤 共工怒触不周山 岐伯曰:五味入胃,各归所喜。酸先入肝,苦先入心,甘先入脾,辛先入肺,咸先入肾。久而增气,物化之常;气增而久,夭之由也。 ——《本草纲目·卷一·五味偏胜》 三、古代汉语的任务 (一)文选 (二)通论 (三)文化常识 四、怎样学习古代汉语 (一)理论学习与文选阅读并重,不可偏废。 (二)抓重点、勤总结、辨异同、多练习。 (三)多读、多背、多翻译。 (1)读什么的问题 (2)怎样读的问题 参考书: 郭锡良 主编《古代汉语》 商务印书馆2000年6月版 林三松 主编《文言文学习手册》 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1982年版 练习 彼黍离离, 彼稷之苗。 行迈靡靡, 中心摇摇。 知我者谓我心忧,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悠悠苍天! 此何人哉? ︱︱《诗经·国风·王风》 第一章 汉字 参考书目 裘锡圭《文字学概要》; 许慎《说文解字》;段玉裁《说文解字注》 王宁《汉字构形学讲座》《汉字学概要》 重点 第二节 “六书”的定义;文字结构分析 第三节 判别本义、引申义、假借义 第四节 判别通假;分化原理及类型 第一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汉字形体演变的六个阶段 甲骨文 金文 战国文字 小篆 隶书 楷书 甲骨文(殷虚文字) 目前发现的最早的成体系的文字。主要出现在商代后期二百多年间。 特点: 1.象形、象意字多,形声字占百分之二十。 2.异构字多 3.异字同形 金文 特点: 1.象形性弱化,符号性增强 2.趋向定型化 3.形声字增加 战国文字(六国文字) 金文、石刻文字、玺印文字、货币文字、陶文、简帛文字 特点: 1.形体歧异多 2.俗体使用广泛 小篆 秦统一中国之后颁行的标准字体;是据战国时期的秦国文字(最多地保留西周文字传统)稍作整改,作为官方标准颁发布,用于较规范场合;主要保存在《说文》中。 特点: “书同文”。实现标准化、规范化 1.结构定型(偏旁部首定型) 2.符号化(表意抽象化,笔画线条化,书写规整化) 3.构形系统性加强(基本构件、组合模式、构形理据、层次组合四要素 ) 隶书 分秦隶、汉隶。“隶书”一般指汉隶。汉隶由秦隶发展,秦隶是秦系文字的发展。汉隶又叫“八分”。 隶书是由秦系文字中的俗体文字发展起来的。 从隶书开始就是今文字,古文字的象形性被丢失了,即字形上直接看不出造字的构意。 特点:(书体) 1.用方折、平直的笔法改变篆书圆转的笔道 2.用点、画结构取代篆书的线条结构 3.书法上有挑法、波势、和波磔 楷书 楷书在汉魏之际形成。 特点: 1.构形标准化(这是对汉隶新出现的的构形自由而言) 2.点画形态丰富 隶变 从战国晚期开始,秦系文字产生俗体,成为隶书形成的基础。篆书演变成隶书,是从古文字演变为今文字。这就是隶变。隶变抛弃象形特征,用笔势代替笔意(用书写符号代替描绘符号),失去构形理据。 隶变实现文字的符号化;实现符号的简单化,便于书写;奠定了实用汉字的基本形体。 隶变改变古文字形体为今文字的几种手段 讹变 改变原来的表义结构,丧失构形理据。 讹变是个别字的现象,无规律可循,在汉字形体演变的每一阶段都发生。 原因:后人不再清楚造字时的造意 第二节 造字原则和方法——六书 汉代人根据对篆字形体的分析而总结的造字原则和方法。 通过“六书”的分析,来确定字的本义,进而确定具体文献中每一个字用的是本义、引申义或假借义。 象形 “象形者,画成其物,随体诘诎。日、月是也。”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