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有机合成化学家的攀登
中国有机合成化学家的攀登
摘 要 简要回顾了建国50年、特别是近20年来中国有机合成化学家们在天然产物及其类似物的合成方面所取得的若干具代表性的成就。关键词 全合成 天然产物 不对称
AbstractPresented here is a brief review of some representative achievements in the synthesis of natural products and their analogues recorded since the foundation of the People Republic of China,especially in the last twenty years.Key words Total synthesis, Natural Products, Asymmetric
化学是中心科学,而合成则又是化学的中心。这一似乎有些夸张的提法恰好表达了合成化学的重要意义。从哲学角度讲,合成不仅是认识世界的一种重要手段,更是人类改造世界和创造全新物质世界的专门学科。另一方面,合成化学对发展经济、提高社会生产力显然起到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
落后的旧中国无法为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提供合适的土壤。在新中国成立后,中国的自然科学,包括有机合成化学,进入了一个崭新的发展时代。尽管当时的工业基础非常薄弱,又无强大的国力支持,但新中国的有机化学家在抗菌素,染料和甾体药物等的合成方面开展了相当出色的工作,尤其是甾体的半合成工作取得了极大成功,为当时世界上正在发展的甾体抗炎药和甾体避孕药工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从70年代起国际上的有机化学的发展出现了新的高潮,有机化学成为化学中最大的一个分支,有机合成则成为有机化学中最令人注目的一个领域。在有机合成中具有重要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成为最为关注的研究课题。Woodward和Eschenmoser的VB12全合成和Corey提出的基于反合成分析的合成设计思想以及由此指导下的一批复杂天然产物分子的合成就是那个时代的杰出代表。这些被誉为科学高峰的成功攀登鼓舞和带动了整个有机化学的发展乃至化学和其它科学的进步。尽管那时我国正处于封闭而又非常的时期,但中国的有机化学家还是对当时国际热门领域,花生四烯酸的氧化代谢物(前列腺素等)和昆虫信息素的合成开展了跟踪而有创造性的研究工作。70年代中,前后合成了前列腺素E1(PGE1)[1],前列腺素F2α及ω-乙基同系物(ω-Ethyl-PGF2α)[2]和15-甲基前列腺素F2α15-Methyl PGF2α)[3]等前列腺素,以及一大批昆虫(棉红铃虫[4]等)信息素。此外这期间也开展了一些天然药物的合成研究,如具抗癌活性的喜树碱[5]和具抗疟活性的仙鹤草酚[6]等。这些工作既保存和锻炼了一支有机合成的队伍,同时也为进一步的各种研究和应用提供了物质基础。
1978年作为中国科学院的重点研究课题启动了青蒿素的全合成研究。青蒿素是中国科学家从中药中发现的新一代抗疟药,同时其独特的过氧结构也是对有机合成的新挑战。1983年报道了[7]从青蒿的另一成分——青蒿酸出发合成青蒿素的工作。1984年[8,9]进而完成了由香茅醛开始的全合成工作。
青蒿素全合成完成之后,许杏祥、周维善等又先后合成了青蒿植物中的一批倍半萜[10]和鹰爪植物中的四个过氧或不含过氧的化合物[11]。并由合成结果论证了后来已无法再重新分到的鹰爪甲素的立体化学。
?
中药莪术中抗癌成分莪术二酮是一10元环的倍半萜,赵荣宝等由香芹酮出发合成了(-)-莪术二酮,园二色谱显示其为天然物的对映体,从而也确证了天然物的绝对构型[12]。
?
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的昆虫信息素小组在80年代则着重一些具手性的信息素的不对称合成[13]。
?
1980年前后上海药物所一个小组也对当时有名的抗癌天然产物美登素开展了合成研究,先后报道了二条合成成功的路线[14]。与此同时其他一些小组也开展了对国际上热点的天然产物的全合成研究。如周维善小组从猪去氧胆酸出发合成油菜甾醇内酯和其类似物[15]。而贺菊芳等则从β-紫罗兰酮出发合成昆虫拒食剂Warburganal和其系列的倍半萜化合物[16]。李裕林小组在80年代则主要开展了地质生物标志化合物,和曾陇梅小组一起也从事了14圆环西松烷型二萜类天然产物的合成[17]。潘百川等合成了生物碱防己诺林的消旋体[18]。
?
国际上早一些年代的天然产物的合成还有一个确证结构的重要作用。以上我国的一些工作中也有这样的例子。但是由于物理化学手段的巨大发展,这一功能现已淡化。因而全合成的意义也就更多地转向于提供天然界稀少的天然产物样品;同时发展该系列化合物的通用合成方法,提供类似物以进一步研究它们的结构-活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苯乙烯储罐工艺设计.pdf
- 人与动物的关系.ppt
- 5.1认识大数据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高中信息技术粤教版(2019)必修1.docx
- 2024 年度民主生活会“四个对照”方面(存在问题、原因剖析及整改措施).docx VIP
- 玩家国度ROG STRIX B550-A GAMING 主板 ROG STRIX B550-A GAMING 简体中文版使用手册.pdf
- 液化气供气合同范本.docx
- 驾驶服务外包投标方案(技术标)323页.docx VIP
- 速食id8乐事包的正确打开姿势含进阶篇.pdf
- 2024年包头轻工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必背100题)含答案解析.docx VIP
- 应县广益华府电视专题片大纲讲解.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