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机材料科学第六篇相平衡.ppt

  1. 1、本文档共1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相图的意义 有助于正确选择配料方案和工艺制度 合理分析生产过程中质量问题产生原因 有助于新材料的研制 相平衡中的基本概念 材料的显微结构 材料所包含的相数目,各相的组成、数量和分布状态 相平衡研究内容 温度/压力/组分/浓度对多组分多相体系平衡状态的影响规律 平衡状态 不随时间发生变化而且处于热力学的平衡状态 2. 介稳态 定义: 热力学上不稳定的,处于能量较高状态,始终存在着向室温下平衡态转化的趋势,但由于转变速度极馒而实际上可以长期存在下去的状态热力学非平衡态 形成的工艺措施: 快速冷却 搀加杂质 说明:介稳态具有一定的反应活性,需要介稳态的出现。. 如:水泥中的β -C2S,陶瓷中介稳的四方氧化锆 ; 耐火材料硅砖中的鳞石英以及所有的玻璃材料。 二元相图分类 具有低共熔点的二元系统; 生成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二元系统; 生成不一致熔融化合物的二元系统; 固相中有化合物形成或分解的系统; 具有多晶转变的系统; 具有液相分层的系统; 形成连续固溶体的系统; 形成不连续固溶体的系统。 MgO-SiO2系统相图 热分析法 差 热 分析法(DTA) 溶 解 度 法 静态法(淬冷法) 动态法 三、相平衡研究方法 1、热分析法 原理:根据系统在冷却过程中温度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来判断 系统中是否发生了相变化。 做法: (1) 将样品加热成液态; (2) 令其缓慢而均匀地冷却,记录冷却过程中系统在不同时 刻的温度数据; (3) 以温度为纵坐标,时间为横坐标,绘制成温度-时间曲 线,即步冷曲线(冷却曲线); (4) 由若干条组成不同的系统的冷却曲线就可以绘制出相图。 以Bi-Cd为例: Cd质量百分数:a ,0%;b,20%;c,40%;d,75%;e,100% a b c d e 冷却曲线 Bi-Cd系统的相图 Bi(s)+Cd(s) L+Bi(s) L+Cd(s) L 优点:简便,不象淬冷法那样费时费力。 缺点:由于本质上是一种动态法,不象淬冷法那样更符合相平衡 的热力学要求,所测得相变温度仅是一个近似值只能测定相变温度,不能确定相变前后的物相,要确定物相仍需其它方法配合。 mv2 mv1 自动 记录 惰性基准物 试样 加热器 隔热板 铂丝 铂丝 铂铑丝 mv1---试样温度变化 mv2---电势差 2、 差热分析法(DTA) 3、淬冷法 最大优点:准确度高。因为长时间保温较接近平衡状态,淬冷后在室温下又可对试样中平衡共存的相数、各相的组成、形态和数量直接进行测定。 适用对象:适用于相变速度慢的系统,如果快则在淬冷时发生相变。 第四节 三元系统相图 三坐标的立体图 平面投影图 相图 0 1 2 3 f 4 3 2 1 p f = c - p +1=4 - p 三元凝聚系统相率 当 p=1 时,fmax=3 组成x1、x2和温度的变化 顶点:单元系统或纯组分;边: 二元系统;内部:三元系统 应用: 1、已知组成点确定各物质的含量; 2、已知含量确定其组成点的物质。 三元系统组成的表示方法 三元系统组成中的一些关系 A B C M N E D F O 等含量规则 在等边三角形中,平行于一条边的直线上的所有各点均含有相等的对应顶点的组成。 M’ N’ 定比例规则 从等边三角形的某一顶点向对边作一直线,则在线上的任一点表示对边两组分含量之比不变,而顶点组分的含量则随着远离顶点而降低。 A B C M N E D F O M’ N’ O’ 背向规则: 在三角形中任一混合物O,若从O中不断析出某一顶点的成分,则剩余物质的成分也不断改变(相对含量不变),改变的途径在这个顶点和这个混合物的连线上,改变的方向背向顶点。 A B C M N E D F O 杠杆规则 在三元系统中,一种混合物分解为两种物质(或两种物质合成为一种混合物)时,它们的组成点在一条直线上,它们的重量比与其它组成点之间的距离成反比。 物质的分解和合成实际上就是物相的变化。对于三元系统中有混合物分解为三种物质,或有三种物质生成一种物质,其重量

文档评论(0)

xuefei1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