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议论文阅读》ppt
;1、明确论点定义和地位:
(1)论点是作者对所论述问题的见解和主张。它是议论文的灵魂。
(2)论点是作者看法的完整陈述,统摄全文,是个表示肯定或否定的判断句,是完整的句子。
它是解决“需要证明什么”的问题。;;一、论点
请判断以下各句哪是论点,哪是论题。
(1)敬业与乐业( )
(2)但我确信“敬业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 )
(3)关键是要经常保持好奇心,不断积累知识;不满足于一个答案,而去探求新思路,去运用所得的知识;一旦产生小的灵感,相信它的价值,并锲而不舍地把它发展下去。( )
(4)应有格物致知精神。( )
(5)中国人失掉自信力了吗( )
(6)然而,在这笼罩之下,我们有并不失掉自信力的中国人在。( );2、明确论点的位置
(1)标题。有些议论文的标题就是中心论点,如《人的高贵在于灵魂》。
(2)开头。
(3)结尾。
(4)中间。
(5)语言标志。概括论点的语言标志,如“总之”、“因此”、“总而言之”、“由此可见” 等。;3、分清中心论点和分论点
(1)中心论点与分论点是统帅与被统帅的关系。
(2)分论点是用来补充或证明中心论点的.;请判断以下几句哪是中心论点,哪是分论点。;5、寻找论点的步骤
(1)统览全文,了解文章大意。
(2)根据所讲述论点位置进行寻找和筛选。
(3)归纳论点;;【技巧指导】
中心论点很好找,掐头去尾看中间,标题看看是不是,如若没法找到它,语言标志再去查一查,掌握上述方法后,保你论点无烦忧。;1.?事实论据:;2.?道理论据:;请判断以下论据的类型。;1、归纳:常见的论证方法
①举例论证:列举确凿的、充分的、有代表性的典型事例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②道理论证:用人们公认的道理、定理、古今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来证明论点的方法。
③对比论证:用正反两方面的事实和道理进行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的方法。对比论证正确错误分明,给人印象深刻。
④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的方法。一个恰到好处的比喻往往胜过一番议论。;3、辩识论证方法,分析其作用:
B、答题方式:这一段(一句)运用了------论证方法,论证了-------(论点),显得------(好处)
①举例论证:举出……的事例,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②道理论证:引用……的名言、格言等,充分有力地论证了……观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③对比论证: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述,把……和……比较,突出论证……观点。
④比喻论证:把…比作…,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通俗易懂。;实题训练 ; (一) 储蓄人生
人们在吃饱穿暖之后,便想到了储蓄,以便在需要的时候支取它。每当我清点一张张金额不大但令人鼓舞的存单时,心里就有一种感悟:人生,不也是储蓄吗?
???一个人呱呱坠地,便开始储蓄亲情。这一储蓄会伴随我们走过一生。我们所储蓄的,是一种血肉相连的情感,是一笔超越时空的财富,无论离得多远、隔得多久,都可以随意支取和享用这张“存单”,借助它走出困境。有了亲情这笔储蓄,我们即便在物质上很贫困,精神上却可以很富有;如果不懂得或丢失了亲情的储蓄,无异于泯灭了本性和良心。
????友情,也是人生一笔受益非浅的储蓄。这储蓄,是患难中的倾囊相助,是迷途上的逆耳忠言,是跌倒时一把真诚的搀扶,是痛苦时抹去泪水的一缕春风。真正的友情储蓄,是不可以单向支取的,而要通过彼此的积累加重其分量,任何带功利性的友情储蓄,不仅得不到利息,而且连本钱都会丧失殆尽。
????学识的储蓄要锲而不舍。一个人成长的过程,就是不断地储蓄知识的过程。接受小学、中学、大学乃至更高的学校教育,这仅仅是储蓄知识的一个方面,更重要的一个方面在于刻苦勤勉,日积月累,在长长的一生中不断地充实和更新知识,活到老、学到老、“储蓄”到老。
????人生需要储蓄的东西很多。储蓄人生,就是要储蓄人生中那些最宝贵、最精致的部分,储蓄一切至真至善至美。一个人懂得储蓄什么,并知道怎样去储蓄,实在是一种智慧与幸运。
;(二)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人说“愚昧比贫穷更可怕”,难道富有了,愚昧就不可怕吗?无数事实证明,愚昧比富有更可怕。 改革开放后,确有一些贫困者,侥幸富了起来。富了起来之后,又怎样呢?我的见闻较偏狭,接触这类富人的机会不多,不过,在别人口中,从电视里、报刊上,从对社会上种种现象的观察,总可以管中窥豹,略知一斑的。 目前,社会上流行一句时髦的话,叫做“过把瘾就”。死不死我没见过,然而有的人每天在那里“过瘾”,似乎倒是的确的。过什么瘾?曰:吃喝瘾(摆豪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