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可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ppt

  1. 1、本文档共2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可用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第六课 求索真理的历程 一日,苏东坡去拜访他的老师王安石。恰逢王安石老先生不在家。苏东坡等了一会儿,觉得无聊,便起身想拿本书看。忽见案头有一未完之诗稿,上书:“明月当空叫,黄犬卧花心。”东坡看后很是奇怪:“明月何言叫?黄犬又如何卧花心呢?老师也有错的时候啊!”他想了想,便提笔将诗稿改为:“ 明月当空照,黄犬卧花荫。”改完正在得意之时,王安石回来了。 小故事 他看了被改之诗稿后,脸沉了下来:“无知啊无 知!在广西之西南,有一种小鸟叫明月;在贵州之 东北,有一种昆虫叫黄犬。你删改我诗,不只是无 知,而且是无礼。”东坡窘然。?? 1、实践的含义 一、人的认识从何而来 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 注意: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 人类社会 是直接现实性活动 非纯主观思维活动 1、大猩猩用树枝钩白蚁 2、学生开辩论会、学习理论 3、老师讲课 4、修建长江三峡水利工程 5、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6 科学家到南极进行科学考察 判断:下列活动中哪些是实践活动。 生产实践 变革社会的实践 科学实验活动 2、实践活动的三种基本形式 (最基本的) 教育实践 ① 构成实践的要素都是客观的物质的。 客观 实践的主体 实践的对象 (自然界、社会) 实践的手段 (工具、设备) ②实践的过程和结果要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 2.实践的特点 以农民种田为例 实践具有能动性 实践是人有目的、有意识的改造客观世界的活动。   注意: ①一切实践活动都是在意识的指导下进行的。 ②不同于动物的本能活动。如:“燕子筑巢”、“蜘蛛织网” 。 ※人创造出自然界原来没有的新的物质生活资料,新的社会结构和社会关系。 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    社会性 历史性 实践不是单个人的孤立的活动,而是处在一定社会关系中的人的活动,离开他人和社会的纯粹的个人的实践活动是根本不存在的。 人的实践活动是历史的发展着的。不同历史发展阶段上,实践的内容、规模和水平都不相同,都受到一定历史条件的制约,是一定历史条件的产物。 农业生产中工具和耕作方法的变化: 刀耕火种 青铜工具,铁制、木制农具 农业机械化 通信工具和手段的变化: 烽火传信和驿站 电话电报 互联网 邮递马车 实践有历史性 《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独自在荒岛上生活了许多年,搭帐篷,种庄稼,他这种单个人的实践活动还具有社会性吗? 用“农民种田”具体分析实践的特点? 客观物质性 能动性 社会历史性 (主体、对象、手段) (实践活动受客观事物和客观规律的制约) (实践是有目的、 有意识的) (处于一定社会关系中) (受一定历史条件制约) 16世纪中叶,西红柿刚从美洲传入欧洲,大家都认为它有毒,还给它了一个令人生畏的名字“狼桃”。有一位大名鼎鼎的画家对大家的说法提出了质疑,然后亲口吃下一个西红柿,发现没有任何异常。接着,有人试着开始吃”狼桃”了,都说:“非常好吃!”从此,欧洲人才开始放心吃西红柿了。 画家关于”西红柿可吃”的认识是如何获得的?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人们获得认识的途径有两条: 一是参加实践,这就是直接经验; 二是就是读书学习,这就是间接经验。 人一生中很多知识都是通过读书学习得来的 人类认识的来源则是实践,而且也是唯一来源。 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但不是唯一途径。 如果你想知道西红柿能不能吃,你就得亲口尝一尝。这种说法是否正确? 如何理解: 1、“秀才不出门,能知天下事。” 2、“秀才不出门,难知天下事。” 说明每个人受主客观条件限制,不可能也没有必要事事参加实践。 对客观事物的真正认识,还必须亲自参加实践,才算理解深刻,才继续深化发展认识。 (可以获取间接经验) (可以获取直接经验) 启示: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近水知鱼性,近山识鸟音。 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欲知山中事,须问打樵人。 竹外桃花三两支,春江水暖鸭先知。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名言评析 实践是认识的源泉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实践 ① 新问题 遇到 推动 新探索 ② 实践的发展 提供 认识工具 认识的发展 促进 ③ 锻炼 人的认识能力 实践 提高 认识的发展 促进 认识的发展 促进 我们一般认为蜜蜂发出的嗡嗡声 是由于其翅膀震动导致的。湖北省 12 岁 的小学生聂利把蜜蜂的双翅用胶水粘在木 板上,或者剪去蜜蜂翅膀,仍能听到蜜 蜂的叫声,该试验结果表明:蜜蜂不振动翅膀也能声。 进一步做实验研究,终于在蜜蜂的双翅根部发现两粒比油菜籽还小的黑点,蜜蜂叫时,黑点上下鼓动。她用大头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