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ppt

  1. 1、本文档共10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学习理论(认知主义)心理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宋兴勇 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克勒的顿悟说 托尔曼的潜伏学习 布鲁纳认知发现说 奥苏贝尔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认知学习理论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人本主义 第一节 早期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目的学习理论与实验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定义:把一个实际上静止的刺激知觉成一种特殊的运动形式的实验。 线段实验:200毫秒;30毫秒;60毫秒 a b 怎样解释这一现象? 元素分析:知觉是感觉的总和。(感觉) 眼球运动:冯特。130毫秒? 推理作用:a b 没有注意空隙 视觉后象(视网膜上留下的痕迹) 惠特海默: 1.以元素的组合,两条线的感觉解释这个整体的心理现象。 2.以物理现象解释心理现象。 确立了一种心理学研究的新观点。 2.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二、克勒的顿悟说  二个基本观点: 第一,学习的实质是在主体内部构造完形。所谓完形,亦称“格式塔”,指的是一种心理结构,它是在机能上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整体。一切学习,其实质均在于通过对情境中各部分之间关系的理解而构造完形,学习并非是在情境与反应之间建立联结。 第二,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实现的。顿悟是指对情境的突然理解。学习的顿悟说,又称完形说,它与桑代克的联结说针锋相对。顿悟说否认刺激与反应之间的直接联系,强调二者以意识为中介。 经典实验: “接竿问题”实验 “叠箱问题”实验 顿悟说在教学中的应用  顿悟学习的核心是把握事物的本质,而不是无关的细节。通过机械学得的内容没有真正的理解是无法迁移的,通过顿悟学习的内容能成为学生知识技能的一部分,随时可用于任何情境中的类似问题上去。 通过顿悟习得的内容,一旦掌握后,永远也不会遗忘。即顿悟的内容是进入长时记忆得。 顿悟说的局限性 过分强调顿悟,全面否定尝试错误。    在一项复杂问题的解决过程中,顿悟和尝试错误这两种活动往往是交替表现出来的。尝试错误往往表现于外,较多地表现行为特征和操作方式上;而顿悟往往表现在内,较多地表现在心理活动上。解决问题的过程一般以尝试错误为始,而以顿悟为终结。 顿悟是一个神秘的概念,它的心理活动机制没有揭示清楚。因此,还不能说这是一个完善的理论解释。 顿悟说还缺乏对其他与学习有关问题的研究,如学习动机问题、学习方法问题,学习类型的划分问题等等。 (二)基本观点 学习的实质 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即主体内部构成完形。 学习的结果 并不是刺激与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新的完形。 学习的过程 不是简单的神经通路的联系,而是需以意识为中介对情境进行组织的过程; 不是盲目地尝试错误,而是由于对情境顿悟而获得成功。 第二节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人物与实验 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 实验二:潜伏学习实验 潜伏学习(潜在学习): 有些行为的变化是无法立即显现出来的,必须在适当的时候或场合才会表现出来 结论: 动物在未获得强化前已出现学习倾向,只不过未表现出来。 外在的强化并不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不是说所有的进步都要有奖励 实验三 白鼠游泳 其学生克法兰训练白鼠在迷津里游泳。这种迷津只是里面灌满了水。白鼠在通道里只能游泳摸索,游到目的箱后可爬上去获得食物。白鼠学会游到目的箱后,麦克法兰把迷津里的水抽干,然后把白鼠放进去。这样,白鼠是跑到目的箱,而不是游到目的箱。结果发现,所有白鼠都能很顺利地把游泳迁移到奔跑上去,即白鼠都丝毫不错地跑到目的箱。 白鼠习得的是迷津地图,而非动作本身。 对奖励的预期的研究 托尔曼把欲望或预期作为一个重要的中介变量,强调它们在学习中所起的作用。这一观点得到了廷克尔波的奖励预期(reward expectation)实验的支持(Tinklepaugh,1928)。他训练猴子从事一项辨别任务。他当着猴子的面把它们喜欢吃的香蕉用两个容器中的一个盖住。隔一会儿,让猴子走近,让他们选择打开其中的一个容器。猴子很快就学会了这种游戏。然后,实验者当着猴子的面用一个容器把香蕉盖好后,又偷偷地把香蕉换成生菜叶子(这是猴子不喜欢吃的食物)。当猴子发现是生菜叶子时,一般都拒绝吃它,而是仔细察看容器内外,然后观看房顶和房间四周,寻找预期的香蕉。在寻找失败后,感到十分沮丧,对着房间里的人大声叫唤。托尔曼解释道:猴子预期的不仅仅是食物,而是某种特定的食物。 有机体的行为不是受它们行动的直接结果支配的,而是受它们预期行为将会带来什么结果支配的。 白鼠能根据受阻情景,在迷津中随机应变,选择最佳的取食路线

文档评论(0)

shaoye34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