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闸闸基隐患类型特征分析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水闸闸基隐患类型特征分析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水闸闸基隐患类型特征分析 -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

水闸闸基隐患类型特征分析 戴呈祥 王士恩 (广东省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广州, 510610) 摘 要:水闸闸基隐患严重威胁水闸安全,而闸基淘空是水闸较常见的隐患之一。闸基隐患类型种类繁多,现将 在水闸隐患探测中较常见的几种隐患类型的雷达探测图像特征做一简单分析,得出其在雷达图像上的基本特征, 以利于在水闸隐患探测中的的资料分析和图像解释。探地雷达技术是水闸闸基隐患探测的有效手段,雷达图像的 特征分析是雷达资料解释的关键,通过雷达图像的特征分析,可判译出闸基隐患的具体部位和类型。 关键词:探地雷达 淘空区 强渗漏带 水闸隐患 1 前言 受各种因素的影响,水闸闸基隐患种类繁多,但水闸闸基隐患是其构成水闸安全的重要因素 之一。江河水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在水闸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下,往往会形成强渗透 带和闸基淘空区,冲刷剥蚀水闸前、后护坦,给水闸的安全构成重大威胁,直至使水闸塌陷。 探地雷达技术因其具有较高的分辨率和探测结果的可靠性,野外探测时方便灵活,在水闸隐 患探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根据雷达图像的特征变化分析和判译水闸闸基隐患,并对其隐患类型 进行分类,是雷达图像解释的关键,因而有必要分析了解各类水闸闸基隐患在雷达图像上的特征 反映,便于正确对雷达图像作出合理的解释。本文是文献[2]的进一步完善。 2 水闸隐患特征分析 水闸闸基隐患主要有两类,一类为水闸前、后护坦的冲刷剥蚀型隐患,另一类为水闸闸基的 淘蚀型隐患,由于各水闸的所在环境(水闸上、下游水流差的大小,水流的大小,闸基地质情况 差异,水闸结构的差异,过水时间差异及来往船舶的影响差异等)不同,各水闸的闸基隐患也有 很大的差异,有的这两类隐患均存在,有的仅其中一种存在,但各类隐患在雷达图像上会有其类 似的图像特征存在,总结分析这些特征的变化情况,对正确解释雷达图像会有重要的作用。下面 就实际探测过程中所遇到的且经过后期灌浆加固验证的几个实例就其特征分析作一简单探讨。 2.1 淘蚀类隐患特征分析 江河水闸在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营后,由于上、下游水位差的作用,往往会对水闸闸基产生淘 蚀作用。水闸闸基的淘蚀非一朝一夕所形成,需要经过一个过程。水闸运营时,在水位差作用下, 首先带走闸基下的细小颗粒,使之出现闸基渗漏,形成渗流带;在此基础上,渗漏进一步加强, 导致产生强渗流区,并将较大的颗粒也带走, 形成淘蚀区,使水闸闸基脱空,对水闸安全 构成威胁。 2.1.1:正常闸基雷达图像特征分析 图1 是正常闸基情况下的雷达探测图像。 图像的上部为水层,下部为闸基结构的雷达 反映。 从图中可以明显看出,闸基底板雷达反 射波组连续且较平直,说明闸基底板表面平 坦,无冲刷剥蚀现象;图像中最下游的连续 波组是闸底原地层的雷达反射波组,在该波 图1 正常情况下的雷达图像 组上为底板下基础垫层的雷达图像反映,从图上看,波组相对较零乱,但整个断面上雷达波组能 270 量较均一,无突变现象,是正常砂垫层的反映,表明未产生脱空,也没有形成强渗流区。 分析图 1 可以得出正常闸基的雷达图像特征为:闸基表面雷达反射波组连续且平坦,在闸基 表面反射到闸底原地层之间雷达图像无突变现象,整个断面较均一。 2.1.2 闸基为强渗流区的雷达图像特征分析 图2 是某水闸的现场雷达探测图像。从雷达探测图像分析结合水闸结构特点解释可知:深度 80~100ns 范围为闸基底板雷达图像反映;100~150ns 范围为闸基下砂垫层图像反映;150ns 反 射波组为砂垫层下原地层雷达图像反映。在扫描数0~100 之间,闸基砼浇铸层与砂垫层至原地层 的雷达图像过渡反映情况良好,表明该段闸基基本正常;在扫描数100~250 之间,雷达图像上在 砂垫层深度部位发生变化,在扫描数0~100 之间的砂垫层部位的杂乱强反射在此段位置不清晰, 但还隐隐约约可见,表明该段闸基下砂垫层中细砂粒有淘蚀现象,且已形成渗流带并正在发育成 强渗流区。 图2 渗流区的雷达图像 图3 具有两个渗流区的雷达图像 图3 是另一水闸的雷达探测图像, 图中特征明显,闸基下由上、下游水 位差所形成的两个渗流区清晰可见。 从图2 图3 的分析可知:在闸基 下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