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提高审题及规范答题
了解学生答题存在的问题,提高审题和规范答题的能力;一、 2011年全国大纲卷理综生物试题学生答题分析
二、学生答题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应对策略;1.下列能说明某细胞已经发生分化的是
A.进行ATP的合成 B.进行mRNA的合成
C.存在血红蛋白 D.存在纤维蛋白原基因
【答案】C
; 2.将紫色洋葱在完全营养液中浸泡一段时间,撕取外表皮,先用浓度为0.3 g/mL的蔗糖溶液处理,细胞发生质壁分离后,立即将外表皮放入蒸馏水中,直到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若在该实验过程中,蔗糖溶液处理前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甲,细胞中的水分不再增加时外表皮细胞液的浓度为乙,则甲、乙的关系,以及实验过程中水分进出细胞的方式为
A.甲<乙,被动运输 B.甲>乙,被动运输
C.甲>乙,主动运输 D.甲=乙,主动运输
【答案】B;【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良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学生占总考生数的66.49%,但选择选项A和C的考生也有不少,分别占考生总数的11.39%和16.02%,选择A是因为不能正确判断甲和乙浓度的大小。而选择C是不能判断水的渗透作用就是水分子的扩散作用,而误认为渗透作用是通过主动运输完成的,由此可以看出有些学生对一些最基础的知识的掌握都是有问题的。;3.将生长状态一致的同一品种玉米植株分为甲、乙两组,甲组培养在适宜的光照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有淀粉积累;乙组培养在光照较弱的条件下,其叶维管束鞘细胞中没有检测到淀粉。乙组未检测到淀粉的原因是
A.叶片不进行光合作用,只进行呼吸作用
B.叶片光合作用强度低,没有淀粉的积累
C.维管束鞘细胞没有与淀粉合成相关的酶
D.维管束鞘细胞不含叶绿体,不能进行光合作用
【答案】B
【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答题情况较好,选择正确选项B的考生高达83.71%,说明考生对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的关系以及C4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的知识掌握较好。;4.某校园有一片草坪和一片树林,下列关于
这两个群落中动物分层现象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具有分层现象
B.草坪和树林中的动物都没有分层现象
C.只有草坪和树林混杂在一起时动物才???有
分层现象
D.草坪中的动物没有分层现象,而树林中的
动物具有分层现象
【答案】A;【答题情况分析】从统计数据可以看出,只有一半多一点的考生答对,考生的主要问题表现在一对教材的知识理解不透彻,二对题目所给信息和要求理解不到位。本题考查的知识点很单一,当但草坪和树林放在一起问时,考生容易错误理解该题考查的是两个群落的差异,会认为草坪组成的群落与森林相比是没有分层结构,而没有很好地理解群落结构的特点,群落的垂直结构就是分层结构,群落分层结构有复杂和简单之分,越复杂,分层越多,越简单,分层越少。因此,考生很容易排除正确选项A,而选择错误选项C或D,从统计数据分析可以看出选择D选项的学生高达35%。;5.研究发现两种现象:①动物体内的B细胞受到抗原刺激后,在物质甲的作用下,可增殖、分化为效应B细胞;②给动物注射从某种细菌获得的物质乙后,此动物对这种细菌具有了免疫能力。则这两种物质中
A.甲是抗体,乙是抗原 B.甲是抗体,乙是淋巴因子
C.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原 D.甲是淋巴因子,乙是抗体
答案】C
【答题情况分析】考生的主要问题一是不能很好理解题干所给
信息,二是对所学知识,特别是抗原、抗体的特点理解不够,
从而造成错选。许多考生对现象②中动物具有免疫能力的物质
直接判断为抗体,这本身没有错,但不能理解动物体为什么会
产生抗体,从细菌中获得的到底是抗体还是抗原,也就是没有
理解抗原和抗体的特点,没有仔细地分析现象②所给信息。从
而造成错选D的人高达26%。;31.(10分)某同学从温度为55~65℃的泉水中筛选出能
合成脂肪酶的细菌,并从该细菌中提取了脂肪酶。回答问题:
(1)测定脂肪酶活性时,应选择 作为该酶作用的
物质,反应液中应加入 溶液以维持其酸碱度稳定。
(2)要鉴定该酶的化学本质,可将该酶液与双缩脲试剂混
合,若反应液呈紫色,则该酶的化学本质为 。
(3)根据该细菌的生活环境,简要写出测定该酶催化作用最
适温度的实验思路。
【参考答案】
(1)脂肪 缓冲
(2)蛋白质
(3)在一定温度范围(包括55~65℃)内设置温度梯度,分
别测定酶活性。若所测得的数据出现峰值,则峰值所对应的温
度即为该酶催化作用的最适温度。否则,扩大温度范围,继续实验,直到出现峰值。;【答题情况分析】第(1)小题脂肪酶以脂肪为底物绝大多数考生都知道,但仍有少数考生不能严谨规范答题,如将“脂肪”写成“脂质”或“磷脂”或“脂肪酸”等而失分。而后面的空只要答出“缓冲”或正确写出“某一组缓冲对的组成”都是可以得分的,但有许多考生在写缓冲对的组成时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江西财经大学西方经济学复习重点.docx VIP
- 刑事被害人心理损害的范围 (1).pptx VIP
- 某集团2021年人才盘点项目方案(项目建议书).pptx VIP
- 党委书记讲党课+讲稿—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聚焦四个持之以恒,驱动企业高质量发展.pptx VIP
- 分裂型人格障碍的案例分析.doc VIP
- GB51445-2021 锑冶炼厂工艺设计标准.pdf VIP
- DL T 868-2014 焊接工艺评定规程 .docx VIP
- 第十届全国走美杯三年级初赛竞赛数学试卷答案.docx VIP
- 学校膳食监督家长委员会成立大会上,校长发言:从餐桌开始,家校合力为孩子成长食堂 “加营养”.docx VIP
- 《拍手歌》优秀课件.ppt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