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前寒武地史(3+).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05前寒武地史(3)

第五章 前寒武纪的地史 一、 前寒武纪的划分和特征 Sinian, Z, 震旦纪 (二) 前寒武纪的特征 二、地球圈层的起源和演化 超微宇宙的瞬间暴胀 支持大爆炸学说的证据 河外天体谱线红移 (Einstein shift) 地球起源与圈层分异-42亿年+ 大气圈和水圈起源于地球早期的排气作用 含氧大气圈的形成 大气化学成分的演化 现今的大气成分 地球的热演化 前寒武纪的大气圈和水圈 Fe3O4的形成模式 三、 前寒武纪生物界 生物是如何起源的? 地内与地外, 神创与自然演化, 单源与多源 生物是何时起源的? 最早的生物记录 前寒武纪生物界的面貌怎样? 生物是如何起源的? 15种星际有机分子的发现,陨石中分析出氨基酸、嘧啶、脂肪酸 →生命地外起源extraterrestrial S. Miller (1953)的氨基酸合成实验,Fox的生物小分子合成生物大分子(类蛋白),化石记录表明的生物进化过程 →生命地内起源 terrestrial Deep biosphere 生物是何时起源的? 地球上生命的直接证据 从地球化学角度据碳同位素比率认为生命过程始于38亿年前(Shidlowski, 1978). 近年在格陵兰约39.5亿硅质岩中发现有细菌,最早的生物化石;但也有人认为是沉积构造(Sci, 2000). 有人提出38亿前可能已经存在生命,只是由于轰击时代而未能保存;仅在此后才有机会保存成为化石(Sci.,1999) 西澳大利亚35亿年的沉积岩中发现有丝-链状细胞,认为可能代表了最早的菌、藻类生物体; 格陵兰38亿年的Ar沉积岩中发现在碳氢化合物,认为当时地球上已存在生命(Cloud,1983);水Dauphas et al, 2004, Dec 17, Sci. 非细胞生物 前寒武纪生物界面貌 Ar叠层石内 原核生物 藻丝体(Australia) 上:2800Ma 下:3300-3500Ma Gunflint Chert (1900Ma)中的线状细菌和念珠状蓝菌 前寒武纪叠层石及其藻细胞 已知最古老动物群——瓮安生物群 1998.2.5在贵州瓮安磷矿区 5.8(6?)亿年前多细胞动物及其胚胎化石的发现,惊动了科学界。 《Science》评论:“使我们第一次目睹了寒武纪大爆发之前我们所熟悉的动物”。 层位: 震旦纪早期陡山沱组磷矿层, 时代略早于依迪卡拉动物群。 海绵胚胎及骨针 Ediacara动物群化石 无壳的后生动物群出现于新元古代后期震旦纪全球性冰期之后,典型代表是产于澳大利亚南部伊迪卡拉山庞德石英砂岩(年龄值为630 Ma)中,故通称伊迪卡拉(Ediacara ),动物群。 除澳大利亚以外,西南非洲、英国、乌克兰、俄罗斯北部、瑞典、西伯利亚北部也有该动物群的报道。中国鄂西、陕南、淮南、辽南及黑龙江等许多地区也发现了该动物群的分子。 它的出现标志着后生动物的真正出现,生物界完成了从植物到动物的演化过程,是生物演化史上的一个重要飞跃。 Ediacara动物群化石 Ediacara动物群复原 生物演化的几个突变期 35亿年前: 厌氧异养原核生物。 30亿年前: 厌氧自养原核生物。 18亿年前: 喜氧真核生物出现。 6亿年+:瓮安生物群;出现软躯体的 伊(埃)迪卡拉动物群; 5.4亿年+: 寒武纪生物大爆发。 四、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前寒武系的分布 四、 中国主要古大陆形成史 (一) 华北板块的形成史 华北地区太古宇分布图 Pt1原地台形成:五台-吕梁山区剖面 Pt2-3似盖层和盖层形成:蓟县剖面 Arkose with ripples, Pt2, 王屋山 Pt2t/Pt2h/Pt2w, Beijing Dolomite, Pt2w, Beijing Dolomite with stromatolites cross-beddings, Pt2t, Beijing Dolomite with stromatolite, Pt2t, Beijing Pt3l/Pt3x, Beijing Slate containing len-shape beddings Pt3x, Beijing Sandstone with wedged beddings Pt3l, Beijing 中国东部中元古代古地理图 陆核和陆壳的形成—板块机制 陆核的形成—撞击机制 (二) 扬子板块形成史 鄂西元古宇剖面 扬子板块南缘 晚元古代沉积示意剖面 (三) 其它板块的形成史 中国元

文档评论(0)

ranfa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