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ppt

  1. 1、本文档共9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

计算机网络的产生和发展 1844 利用电磁技术发明了 电报通信网 1876 模拟电话网超越数字电报网 1937 PCM技术出现 信息数字化奠定基础 1945 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ENIAC 1951 美国SAGE半自动化地面防空系统 1969 ARPAnet网络的建设 1968 夏威夷大学ALOHA无线电网络 1974 IBM开发SNA网络标准 1975 美国Xerox与斯坦福大学联合研究以太局域网 1976 国际电报电话咨询委员会推出X.21、X.25建议 1977 ISO标准化组织确定互联网标准 1980 美国NOVELL开发网络操作系统Netware 1981 美国Hayes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调制解调器 1982 美国Datapoint发布资源计算机网络ARCNET 1983 ARPAnet分裂成两个部分 ARPAnet+MILNET 1985 美国国家科学基金委员会NSF加入ARPAnet 1988 CCITT发布了桢中继的标准 1989 Tim Berners Lee提议使用超文本 Web信息网 1991 开始采用统一的HTML标准开发的网页浏览器 1993 美国实施信息高速公路计划 1995 100M以太网诞生 IP电话亮相 1997 出台IPv6协议标准 出现IEEE802.11 1998 千兆以太网进入市场 万兆以太网为未来趋势 1999 我国政府目前80%以上的政府机构连入互联网 1.计算机网络的定义 主机-终端系统 由一台中央处理机,多个联机终端以及一个多拥护操作系统组成的主机-终端系统是早期计算机模式,也称为分时共享模式 多主机系统 多主机系统是指在同一机房中许多大型主机互联组成的高速并行处理的计算系统 计算机网络 联网的计算机是分布在不同地理位置上的多台独立的自治计算机系统 联网的计算机可以自己执行作业,计算机之间没有明确的主从关系 联网的计算机遵循统一的网络协议 分布式系统 分布式系统是以计算机网络结构为基础的,它以计算机网络的主要区别不在它们的物理结构上,而是在高层软件上 13.流量控制技术 ② 滑动窗口控制方法 滑动窗口机制为端到端设备间的数据传输提供了可靠的流量控制机制。然而,它只能在源端设备和目的端设备起作用,当网络中间设备(例如路由器等)发生拥塞时,滑动窗口机制将不起作用。 * 美国S.莫尔斯首次展示可记录书面消息的莫尔斯电报装置 采用莫尔斯电码的人工电报机由发报电键和音响振荡器等组成。发报时,人工按动电键使电键接点启闭,以形成点、划和间隔信号。这样的信号经报路传输到收信端后控制音响振荡器,产生“嘀”(点)“嗒”(划)声,供人工听抄电报。 早期人工接插中转的线路的电话网 英国人艾仑·瑞夫斯发明了pcm技术。PCM其实就是脉冲码调制体制。最初pcm不是为计算机使用的,是为了两台电话交换机之间集联用。 1962年第一颗人造卫星发射成功,可以把它看作是空中的一个巨大的中转站,能完成地面站之间的通信。 1990年moto向美国通信委员会申请,想发射77颗低轨道卫星,这项计划称为“依星计划“,后来衰落。 介绍第一台计算机 及发展 1946年2月15日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莫尔电机学院宣告诞生。 ENIAC:长30.48米,宽1米,占地面积170平方米,30个操作台,约相当于10间普通房间的大小,重达30吨,耗电量150千瓦,造价48万美元。它包含了17,468 真空管7,200水晶 二极管, 1,500 中转, 70,000 电阻器, 10,000 电容器,1500继电器,6000多个开关, 在揭幕仪式上,“埃尼阿克”为来宾表演了它的“绝招”----—分别在1秒钟内进行了5000次加法运算和500次乘法运算,这比当时最快的继电器计算机的运算速度要快1000多倍。这次完美的亮相,使得来宾们喝彩不已。   研制电子计算机的想法产生于第二次世界大战进行期间。当时激战正酣,各国的武器装备跟现在比差远了,占主要地位的战略武器就是飞机和大炮,哪有什么“飞毛腿”导弹、“爱国者”防空导弹、“战斧式”巡航导弹,因此研制和开发新型大炮和导弹就显得十分必要和迫切。为此美国陆军军械部在马里兰州的阿伯丁设立了“弹道研究实验室”。   美国军方要求该实验室每天为陆军炮弹部队提供6张火力表以便对导弹的研制进行技术鉴定。千万别小瞧了这区区6张火力表,它们所需的工作量大得惊人!事实上每张火力表都要计算几百条弹道,而每条弹道的数学模型你知道是什么吗?一组非常复杂的非线性方程组。这些方程组是没有办法求出准确解的,因此只能用数值方法近似地进行计算。   但即使用数值方法近似求解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按当时的计算工具,实验室即使雇用200多名计算员加班加点工作也大约需要二个多月的时间才能算完一张火力表。在“时间就是胜利”的战争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anpizhuang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