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新人教版2013-2014学年度九年级物理第一学期期中考试卷
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下列现象中,属于扩散的是( )
A.擦黑板时,粉笔灰在空中飞舞B.粉笔蹭到衣服,在衣服上留下粉笔痕迹 C.玉兰花开,闻到阵阵花香D.秋天到来,树叶飘落 下列关于物体内能说法正确的是( )
A.同一杯水内能越大温度越高 B.0以上的物体才有内能 C.温度相同的物体内能一定相等D.只有做功才能改变物体内能 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水和煤油,分别用两个相同的电加热器加热(不计热损失),加热过程中温度变化如图所示,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甲的比热容大,是水 B.甲的比热容大,是煤油
C.乙的比热容大,是水 D.乙的比热容大,是煤油摩托车上的热机工作时提供动力的是( )
A.吸气冲程 B.压缩冲程 C.做功冲程 D.排气冲程
下列对能量转化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
A.蓄电池充电:电能→化学能B.发电机发电:电能→机械能 C.人骑自行车:化学能→机械能D.内燃机工作:化学能→内能→机械能 下列学习文具,通常情况下属于导体的是( )
A.铅笔芯B.塑料三角尺C.橡皮D.透明塑料笔袋 ( )
8.高铁每节车厢都有两间洗手间,只有当两间洗手间的门都关上时(每扇门的插销都相当于一个开关),车厢中指示牌内的指示灯才会发光提示旅客“洗手间有人”.下列所示电路图能实现上述目标的是( )
A B. C. D. 9.在图所示的电路图中,能用电压表正确测出灯Ll两端电压的是( )
将图的变阻器接入电路中,当滑片向左移动时,要使电阻减少,下列哪种接法正确( )A.a和bB.c和dC.a和cD.b和d
11.墨水在温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快,说明分子运动的快慢与 有关。冬天烤火取暖是通过 的方式增加人体的内能。
水的比热容较大,生活中,我们常用水来加热或散热,例如:冬天常用热水袋取暖,把质量为2Kg,温度为90的热水装入热水袋中,到温度降为30的时侯,这些水放出了J的热量;如果用相同质量,相同温度的沙来取暖,沙会冷得 (填“快些”或“慢些”).
14.如图所示,是世界上早期的蒸汽机汽车模型,燃料燃烧使水温升高,水的 能增加,再转化为汽车的 能,使汽车前进。
15.现有:①花生油、②铅笔芯、③水银、④塑料盒、⑤铜钥匙等物品,其中属于导体的是 ,常温常压下属于绝缘体的有 。(均填序号)
16.如图所示,当开关S1和S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S1闭合S2断开时,电路处于 状态;当开关S1和S2都闭合时,电路处于 状态。
17.我们家庭中的电视机正常工作的电压为 V,它与家中其它用电器是连接的(选填“并联”或“串联”).
如图中电表的示数分别为:甲图 ,乙图 。
;滑动变阻器是通过改变连入电路中电阻丝的 来改变电阻的。
三、作图题(每图5分,共10分)
21.电路展板如图示(导线在展板背面),展示情况如下表。
开关状态 S1、S2都闭合 S1闭合、S2 断开 S1断开、S2闭合 灯 亮 不亮 不亮 电铃 响 响 不响 根据展示情况画出实物导线和电路图。
四、实验题(每空3分,共30分)
22.为了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晓雯设计了如下实验步骤:
A.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水和煤油。
B.用两支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初温。
C.在烧杯中,分别放入功率相同的电热器,加热相同的时间。
D.用温度计分别测出水和煤油的末温。
(1)步骤A存在的错误是: ,应改为 ;
(2)步骤C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使水和煤油 _____________;
(3)步骤B和D是为了得出水和煤油 ;
23.为探究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实验室提供的器材有:干电池组(电压约为3V)、电压表、多个小灯泡、开关、导线若干.
用笔画线代替导线,在图(甲)中把电路连接完整,要求电压表测量灯L1两端的电压.
电路连接正确后进行实验,某小组分别测出灯L1、L2两端的电压和并联电路的总电压,电压表示数相同,如图(乙)所示,其值为 V.根据这组数据,该小组得出并联电路中电压的规律.你认为实验的疏漏之处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