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2010.ppt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大气圈与气候系统2010

第三章 大气圈与气候系统 重点及难点 大气热能性质 大气运动形式及特点 各种气候类型的判断 大气的组成和热能 大气水分和降水 大气运动和天气系统 气候的形成 气候变化 1、对流层的厚度及特征 A)厚度:本层厚度最薄,并随纬度、季节而不同,在高纬地区平均:8~9km ,中纬地区平均:10~12km,低纬地区平均17~18km,夏季大于冬季。 B)特征: 一是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降低;因为该层的热量来自于地面的长波辐射,平均气温递减率为0.65oC/100m; 二是具有强烈的对流运动;因为地面受热不均。 三是天气现象复杂多变;几乎所有的水汽、云、雨、雷、电等现象都发生在此层。 2、平流层的特征 (1)气温随高度升高的分布 下层:其上界离地面约35~40km,为同温层 上层:其上界离地面约50~60km,为逆温层,即气温随高度的升高而增高。因为平流层上层含有大量的臭氧,臭氧能大量地吸收太阳紫处线而增温; (2)气流以水平运动为主,逆温的存在,对流不易产生。 (3)水汽、尘埃含量少,天气晴朗,能见度好。 3、中间层的特征 高度:平流层顶至85km处。 (1)温度随高度的升高而迅速下降。因为臭氧的含量下降。 (2)空气以垂直运动为主。但由于空气稀薄,所出现的天气现象已不如对流层复杂。 (3)在80km处白天出现一个电离层。  电离层对电波传播的影响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如无线电通讯、广播、无线电导航、雷达定位等。受电离层影响的波段从极低频(ELF)直至甚高频(VHF),但影响最大的是中波和短波段。电离层作为一种传播介质使电波受折射、反射、散射并被吸收而损失部分能量于传播介质中。3~30兆赫为短波段,它是实现电离层远距离通讯和广播的最适当波段,在正常的电离层状态下,它正好对应于最低可用频率和最高可用频率之间。但由于多径效应,信号衰落较大;电离层暴和电离层突然骚扰,对电离层通讯和广播可能造成严重影响,甚至讯号中断。300千赫至3兆赫为中波段,广泛用于近距离通讯和广播。 4、暖层的特征 高度:中间层至800km处 特征: (1) 空气质量小,空气稀薄,空气密度只占空气总质量的0.5%,在120km高空,空气密度小至声音都难于传播。 (2) 温度随高度升高而升高。因为所有波长小于0.175um的太阳紫外辐射都被暖层气体所吸收,顶层温度可达1000度。 (3) 空气处于高度电离状态。 (4) 能反射无线电波 (5) 出现极光现象。 5.散逸层(外层):暖层顶之上,因大气十分稀薄,离地面远,受地球引力场约束微弱,一些高速运动的空气质点就能散逸到星际空间,所以本层称为散逸层。 根据宇宙火箭探测资料,地球大气层之外,还有一层极其稀薄的电离气体,可伸展到22000 公里高度,称为地冕。这可能就是地球大气层向宇宙空间的过渡区域。 太阳辐射在大气中的减弱 A 大气的云层和尘埃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B 反射能力取决于云的厚薄,薄云反射率:10~20%;厚云反射率:90%。高层云反射率:25%;中层云:50%;低层云:65%。 C 大气浑浊度越大,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也越大。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与大气上界的情况不同。由于大气圈对辐射有吸收、散射和反射等作用,太阳光谱中不同的波长将受到不同程度的削弱。吸收作用主要削弱紫外和红外部分,而对可见光部分则影响较少。散射和反射作用受云层厚度、水汽含量、大气悬浮微粒的粒径和含量的影响很大。 6 地面对太阳辐射的反射: 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只有一部分被地面吸收,另一部分则被地面反射出去。地面对入射太阳辐射的反射取决于地面的反射率(r)。而r又取决于地面的性质。 一般地:陆地表面的r约为10%~30%,且随着太阳高度的减小而增大,深色土比浅色土小,粗糙土比平滑土小; 水面随着太阳高度角和平静度而变,太阳高度角愈小,其反射率愈大,波浪起伏的水面,其平均反射率为10%。 地面和大气既吸收太阳辐射,又依据本身的温度向外辐射。由于地面和大气的温度比太阳低得多,因而地面和大气辐射的电磁波长比太阳辐射波长得多,其能量集中在3—120 微米的红外范围内。故习惯上称太阳辐射为短波辐射,地面和大气辐射为长波辐射。 据估计,约有75—95%的地面长波辐射被大气吸收,用于大气增温,只有极少部分穿透大气散失到宇宙空间。由此可见,地面是大气第二热源。气温变化必然受到地面性质的影响。地面长波辐射几乎全被近地面40—50 米厚的大气层所吸收。低层空气吸收的热量又以辐射、对流等方式传递到较高一层。这是对流层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重要原因。 地面辐射的方向是向上的,而大气辐射方向既有向上的,也有向下的。向下的部分称大气逆辐射。逆辐射可减少地面因长波辐射而损失的热量。这对地球表面的热量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