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原因有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实业救国成了一种思潮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专题二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找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产生初步发展短暂的春天短暂发展巨大打击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材料二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
4、19世纪末民族资本主义有了初步发展,出现第一个高潮。原因有 ①帝国主义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进一步瓦解自然经济,创造了某些客观条件 ②“实业救国”成了一种思潮 ③清政府放松了民间设厂的限制 ④外国资本主义暂时放松对中国经济侵略 A①② B①②③ C①②③④ D②③④ * 专题二 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找出近代中国资本主义曲折发展的几个阶段 产生 初步发展 “短暂的春天” 短暂发展 巨大打击 鸦片战争打开中国的门户,成为列强侵华的开端,中国在外力作用下进入近代的发展历史,产生“三千年未有之变局”…… 材料二:1845年,福州官员奏称:洋货“充积于厦口”。洋布、洋棉“其质既美、其价复廉,民间之买洋布、洋棉者,十室而九。”因此,“江浙之棉布不复畅销” ……洋商还从中国收购大量农、副、土特产品,其中,以丝茶为大宗。 东南沿海的传统手工棉纺织业受到很大的打击 鸦片战争后,侵略者通过什么方式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 材料注重指出哪一手工业部门所受到的打击? 材料一 商品输出、掠夺原料 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对中国经济结构产生了什么影响? 中国手工棉纺织业的衰败 标志着自然经济开始解体 材料三: “洋布、洋纱、洋花边、洋袜、洋巾入这中国,而女红失业;煤油、洋烛、洋电灯入中国,而东南数省之桕树皆弃为不材;洋铁、洋针、洋钉入中国,而业冶者多无事投闲。此其大者。尚有小者,不胜枚举。……华民生计,皆为所夺矣。”(选自郑观应《盛世危言》) 材料四:武夷北苑,夙著茶名……及自各国通商之初,番舶云集,商民偶沾其利,遂至争相慕效,漫山遍野,愈种愈多。 ——(卞宝地《卞制军政书》) 上述材料分别告诉我们什么情况,有什么影响? 更多的手工业部门衰落 农产品的商品化程度有了一定的发展,一部分农产品生产开始受到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影响 自然经济解体的速度进一步加快 殖民地半殖民地里替外国资本家在本国市场上经营企业,推销商品的代理人 中国买办第一人:唐廷枢 大量洋行开始出现 外国洋行大量出现 中国买办和买办化的商人开始出现 小结:鸦片战争后,中国经济结构的具体变化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这种变化对中国经济发展带来了怎样的影响? 机遇 灾难 手工业部门逐步衰落(手工棉纺织业) 农业生产进一步商品化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 中国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农民和手工业者破产,成为自由劳动力。同时作为消费者,又提供了商品市场。 机遇:自然经济的破坏,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劳动力和商品市场 农产品商品化程度的提高,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商品市场 江南制造总局炼钢厂 左宗棠开办的福州船政局 李鸿章创办轮船招商局 张之洞开办的汉阳铁厂 民用工业 军事工业 洋务运动 抓住机遇 促发展 谁看到了这些机遇,采取了什么措施? 洋务运动的诱导 促进近代中国民族工业兴起的具体因素有哪些? 自然经济的逐步解体 外商企业的刺激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 抓住机遇 促发展 还有谁也看到了这些机遇,他们采取了什么措施? 一部分中小地主、官僚、买办、商人、华侨等 一部分手工工场主 投资创办近代工矿企业 采用机器生产,转变为近代工矿企业 近代民族工业兴起途径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上海发昌机器厂 近代资本主义工业企业,它最初只是1866年,由铁匠方举赞和孙英德合伙设立的一家打铁作坊,资本200元左右,工人四五个人,专门为外商船坞打造修配船用零件。约到1869年,开始使用车床。1876年制造了第一艘小火轮,1877年兼造车床,到1890年已发展成为拥有车床10多台,可以容纳200人工作的工厂。 中国近代民族工业兴起(19世纪60、70年代) 广东南海人。1873年,在南海西樵乡简村创办继昌隆缫丝厂。该厂用自己设计的机器,雇工人六、七百人,出丝精美,远销欧美,为中国第一家民族资本经营的机器缫丝厂。1881年丝厂因官方阻挠迁至澳门。1885年复将丝厂迁回南海简村,改名世昌纶,继续经营。 陈启源 ( 1834—1903) +4.99倍 +5.44倍 1895-1911比1872-1894 104,424 392 1895-1911 20,907 72 1872-1894 资本(千元) 厂矿数 年代 又一次机遇 材料六:“······多设织布、纺绸等局,广为制造······” ——1895年清政府发布的上谕 材料七:“国非富不强,富非实业不张” ——张謇 《马关条约》 外国资本主义的入侵进一步破坏中国的自然经济 清政府放宽对民间设厂的限制 实业救国的热潮 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 材料五 “允许日本在中国通商口岸开设工厂” 初步发展的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