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政治残暴化对明之影响思考.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元政治残暴化对明之影响思考

关于元政治残暴化对明之影响思考摘要:元政治残暴化对明的影响显而易见,其影响甚至延续至清构成通常所谓“明清君主专制达到顶峰”的重要诱因,正如黄宗羲所言“夫古夸之变,至秦而一尽,至元而又一尽。经此二尽之后,古圣王之所恻隐爱人而经营者荡然无具”(《明夷待访谈一原法》)。 关键词:元政治:残暴化:影响 中图分类号:D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8631(2010)05-0070-02 一、元薄俸制对明之影响 元臣俸禄较低。故普遍拮据,甚至已难以为继,此应被视为政治残暴化与大臣位卑之典型。 首先,元中下官吏普遍生活困顿。如,“(聂以道任)江华县尹……贫,非田禄无以为养”(《元史),“(黄潜)在州县以清白自持,月俸不给,至鬻产佐之”(《元史)。所谓“今之县吏,日俸二百,一身不能养活,况父母妻子奴婢乎?”(《辽夏金元史徵)可见。元中下官吏大多陷于困顿。其次,元俸禄特点使高官之惨遇堪比于中下官吏。元俸禄有“官益高而俸益薄”及“朝三品、四品之官,反不及外任九品薄尉之俸”(《历代名臣奏议》)的特点,故导致“连百官之首的宰相都感到所得俸禄捉襟见肘”(《俸禄厚薄与吏治清浊》,武大学报,1997年第6期)的现象。再次,元薄俸制事涉蒙汉群臣,不独汉官受害,且“元代官俸较薄,不少蒙古官员家计入不敷出”(《元代政治制度史》)。 而明薄俸制亦十分突出,可谓普遍且无理,如市舶副使(罗伦),官俸微薄,唯有以“妻子贷粟邻家”(《明史)为生;“道御史刘准山……月支俸米一石五斗。不能养其母妻子女,贷同道御史王裕、刑部主事廖谟等俸米三十石,去年病死,竞负无还”(《今言》,卷1)。总之,其时“小官多不能自赡”(同上),其状极惨。同样,明大员俸禄之薄,亦惨不忍睹。通政使曾秉正去职时,竟“贫不能归,鬻其四岁女”(《明史-曾秉正传》)。户部尚书秦纺“妻孥菜羹麦饭常不饱”在“籍其家”时,“无所得”(《明史)。试想,明小官无钱尽孝,乞请于邻。大员卖儿鬻女,无力养亲,如此薄俸可谓大悖人伦之常,致使作为国家股肱的臣僚群体在人格上严重缺失。故可被视为是政治残暴化之典型。何况,“帝闻(曾卖女一事)大怒,置腐刑,不知所终”(《明史),可见明廷既以薄俸待大臣,又以伦理相要求。在大臣因薄俸而不得不有悖伦理时,即施以重刑,其残暴无理,可谓令人发指。 最后,明代薄俸制正是承袭自元,因同为汉族统一王朝的汉唐宋均实行厚俸,不会是明薄俸之渊源。“汉制官最卑者,食禄百石。名为百石而月俸十六石”(《日知录集释-俸禄》);“唐时,一品月俸八千……此为优尔……三师二百万,三公百六十万……节度使三十万”(《谷山笔尘);“宋一代制禄……待士大夫可谓厚矣……恩待于百官,惟恐其不足”(《廿二史札记)。甚至以北汉之小,其俸禄尚远胜明,即“(明)宰相月俸犹不能半此(北汉宰相俸禄)”(《谷山笔尘)。 可见汉族王朝一向俸厚。明实乃首次打破该传统。上文对汉唐及北汉厚俸的概括皆出自明人,他们正是在与汉唐及北汉对比后感叹“近代之俸可谓至薄也”(同上)。故明之薄俸非袭于前代汉族王朝,必源于元。游牧民族传统上本无俸禄。而蒙元君主又视臣为奴:“一切东西都掌握在皇帝手中,达到这样一种程度,因此没有一个人胆敢说这是我的或者是他的,而是任何东西都是属于皇帝的;也就是说,货物、人、牲畜等等”(《出使蒙古记》)。如此,则他们更不会以厚禄优待大臣。明兴于元之后,自然接受其苛待大臣之传统,对薄俸制不加改动。这一蒙古元素合理地解释了汉族王朝厚俸制自汉唐而臻于宋“恩待于百官,惟恐其不足”的极致,却突兀地转为“明官俸最薄”(《廿二史札记)之残暴局面的原因。 二、元殴官现象对明之影响 周良霄先生等以批颊、杖责等例对元君主施与大臣的侮辱做了论述。然而事实不仅如此,蒙元君主系“奴隶主”在侮辱大臣上做出了“表率”。致使元臣中地位稍高者――即高等奴仆皆对他们“上行下效”,转而殴打甚至屠戮地位更低的奴仆(实则这些低级“奴仆”亦为朝廷命官),笔者暂将其命名为“殴官现象”,即高官不经法度擅自殴打、屠戮低级命官。 譬如,桑哥仅任平章,比参政杨居宽、郭佑地位略高,却极残暴的对二人进行侮辱。桑格对杨关于政务的回答不满,即“令左右拳其面”而对嚣佑,更是在“殴辱之”的同时加以“中书之务,隳情如此”的责骂。权臣阿合马对低级官吏的处置更是随心所欲,“外施威刑”,“有宿卫士秦长卿者,慨然上书发其奸”,即遭其报复,“竞为阿合马所害。毙于狱”(参见各自本传)。可以想见,他并未被明正典刑。而是被阿合马擅自下狱、处决。 明殴官现象则变本加厉,如“黄泽为浙江布政使”仅因“盐运使丁镦不避道”之小事,即“挞之”,可见其平素威福。“雍泰为山西按察使,太原府尹珍不避道……泰竟笞之”,朝廷因此“下泰狱”以惩罚之,雍泰却恶习难改

文档评论(0)

docman12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42123103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