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启蒙辩证法》个人解读
王 超
研究综述
对《启蒙辩证法》及其内容和思想的研究颇多,有主要集中在对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进行的研究;另外还有诸多涉及其他知名学者对《启蒙辩证法》所含观点的分析之分析,如尼采、哈贝马斯等;还有一部分学者向上追溯,研究《启蒙辩证法》与黑格尔、康德思想的关系;还有文章是与现在联接,探讨其与现实的问题。总之,本文注重的是对该著作内容和思想的研究,文献主要集中在启蒙与神话、文化工业、工具理性三方面。
包桂芹在《霍克海姆、阿多诺启蒙辩证法研究》中,着重分析启蒙的悲剧辩证法,探寻启蒙的渊源,启蒙的进步作用,启蒙又如何倒退为神话,以及启蒙意识形态的倒退,进而阐释了文化工业的意识形态工具的本质。杜丽燕在《霍克海默式的启蒙圆圈:神话——启蒙——神话》中表达的观点,与其基本一致。
杨东东《启蒙、理性与神话——浅谈霍克海默和阿道尔诺对启蒙的批判》谈论了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如何揭穿虚伪神话,并且就二者的局限性做了阐释,指出其忽视启蒙的进步作用,虽工具理性缺乏衡量标准,没有给出辨别启蒙倒退为神话的界限,也没有给出如何突破工具理性束缚的办法。
《神话的启蒙与启蒙的神话—关于一部“哲学断片”的若干断想》的作者周凡,从历史背景和作者心理角度分析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出书缘由和理念,从著作的出版、结构、表现形式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且在探讨启蒙与神话的关系时,关注了对黑格尔和康德理论的态度。
《对启蒙辩证法中批判理论的解读和反思》一方面对著作进行了阐述,同时反思《启蒙辩证法》的理论困境,梳理启蒙的源流,进而重新重视启蒙的积极作用。指出霍克海姆和阿多诺对科学图景的理解是错误的,为“科学——技术系统”做辩护,理性的进步没有带来道德的进步,是神话毁灭的原因,指出霍、阿对理性的理解过于狭隘,理论基础不清晰等问题,将理性做了更全面的阐释。
《阿多诺:文化工业批判》中,李辉对文化工业的各个特性阐释,并对文化工业批判进行了反思,指出阿多诺理论存在的问题,诸如对流行文化的片面否定,忽视亚文化存在,艺术家创作的自由,以及文化中主流意识下暗含的反抗意识等。
二、《启蒙辩证法》书评
《启蒙辩证法》是法兰克福学派领军人物霍克海姆与阿多诺合作的一本著作,此书在二次世界大战爆发,法西斯主义盛行,犹太人遭迫害,法兰克福学派流亡国外的历史背景下,这都是在人类在充分启蒙的基础上所犯下的罪行,引起作者对当时社会现状的反思和批判。全书就其结构来看,与其他著作不同,书中没有章节,仅以四个部分为主体:启蒙的概念、文化工业:作为大众欺骗的启蒙、反犹主义要素:启蒙的界限、笔记与札记。给人一种执着的反商业气息感。
书中三个主体部分都是从不同层面诉说着“神话——启蒙——神话”的循环模式,启蒙为神话祛魅,最后变成了新的神话,这是一种存在于各个形态的循环模式。为反对旧事物而出现的新事物,随着不断发展到极致,会变成旧事物。“就其本质来说,一切新事物都不过是旧有事物而已。”1就像阿尔都塞认为任何社会中都会存在意识形态和经济体系两个结构形式一样,启蒙与神话的循环模式也是固定存在的,在不同领域,不同的层次,神话和启蒙指代的内容不同,对社会的影响大小也不一。
书中以“启蒙”为开篇,追溯到荷马及培根,分析启蒙对神话的祛魅,启蒙在帮助人们摆脱了原始神话的控制时,声称要带来人的完全自由和彻底解放,但将人类带入了人类理性神话当中。告知人们历史上的启蒙如何变成了新的神话,是本书作者开篇要做的事情。只有用历史的内容来来隐喻,进行阐释和批判,才能使读者摆脱现实中“神话”的蒙蔽,认清“神话——启蒙——神话”的循环模式,才有利于读者认清自己所处的当下的“神话”。从启蒙开启了人们用理性(自我意识)来对抗自然,发展过程中,促进了社会的进步,但是在达到一定阶段后,人的理性膨胀,将一切都用理性加以界定,试图超脱自然,但反而陷入了理性的泥河。
人的理性的发现带来的技术的革新和进步,书中没有进行阐述,而是着重于理性膨胀后产生的技术决定论、技术至上的后果,即工具理性给社会和人们自身带来的恶果——文化工业和法西斯主义,着重揭露文化工业的欺骗性、标准化、同一性。看似没有章节的著作,实际是一步步相连,一步步引发人们对自身所处境况的反思。
很多学者对《启蒙辩证法》的研究,也从工具理性、批判理论、文化工业等方面多霍克海姆和阿多诺观点的分析,更有一批学者在启蒙与神话、启蒙的渊源等内容上进行细致的探讨,还有学者从作者出书的心理和历史背景下进行阐释。
个人感觉本书的作者是在一个对现实社会失望透顶的心理下,对现实的反思。其观点发人深省,使人们直面了带来的文化工业的虚假快乐,但是没有承认其带来的有利的一面,也没有界定一下理性发展到何种程度时才带来恶果。这种循环模式存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