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
欠发达地区农村群众文化建设问题及对策何谓“农村群众文化”?农村群众文化是指在农村区域内的社会成员在生产劳动中形成的一种社会性文化。这种文化同农村、农业、农民紧密相连。它有5个基本构成要素①农民群众是农村群众文化的主体。②地域或聚集场所是农村群众文化的载体。③服务设施是农村群众文化的物质基础。④制度和管理机构是农村群众文化的控制手段。⑤文化消费是农村群众文化的互动机制。
一、当前农村群众文化的基本特征
1 群众基础的广泛性。农村群众文化具有群众性强、参与面广的特点。一方面,群众文化的主体是全民性的,它的文化内容来自基层人民群众。另一方面,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开展,不受民族、区域、季节等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因而全国各地均能得到发展、普及,并且形成非常明显的地方特色。
2 内容形式的通俗性。由于群众文化产生于基层群众,因此,农村群众文化以其最活跃、最生动、最具吸引力、最易于为人所接受的方式满足农村群众精神需求,具有直观化和通俗化的特征。
3 共建共享的互动性。农村群众文化是一种自我参与、自我娱乐、自我开发的社会性文化,由于对文化创造和文化享受的双重强调,使得广大农民能通过参与文化活动来实现文化接受与文化创造的双向转换,充分体现自身的文化主体地位。
4 寓教于乐的美育性。农村群众文化通过文化艺术形式提高农民素质,促进全面发展,具有明显的美育性,即便是无法很好接受国民教育的人,也能通过文化参与继续获得审美教育。
5 生生不息的传承性。从文化发展的历史来看,农村群众文化是伴随着民族、民风、民俗、民意的成长与进步发展起来的。传承民族民间民俗文化艺术是农村群众文化活动的一项重要功能,而在传承中不断创新则是发展农村群众文化的内在动因。
6 服务大众的公益性。作为一项公益性文化事业,农村群众文化的根本任务是为农民提供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构建覆盖农村的较为完备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普及文化知识,传播先进文化,提供精神食粮,体现人文关怀,不断满足农民群众最基本的文化需求。
二、仙居县农村群众文化建设的成果与基本现状
仙居县属浙江省25个欠发达地区,全县48.2万人口中,42.3万多人口居住在农村。近年来,仙居在强势推进经济建设的同时,千方百计繁荣农村文化事业,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呈现一派喜人景象。
一是农村文化阵地建设蒸蒸日上截至2007年,仙居共建成乡镇街道文化站19个、图书馆1个、文化馆1个,“省东海明珠”乡镇7个,农村基层文化俱乐部381家,示范性俱乐部8家,省级文化示范村2个,文体公园7个,县级文化广场10余个,村级文化广场300多个。省级历史文化村镇2处,县级历史文化村镇43个,初步形成了县、中心镇、乡(镇)、村四级工作网络。
=是农村公共文化服务逐年加强
通过实施“文化下乡”工程,年均组织开展各类群众性文化活动1000场次以上。通过实施“村村通”工程,广播电视基本普及,2005年投资18万元,在农村播放公益电影1500场次。
三是农民自办文化开展得有声有色目前,仙居全县共拥有曲艺队、腰鼓队、秧歌队、舞狮队、铜管乐队等各类文艺活动团队300多支8000余人,成为开展民间文体活动的旗手和主力军。农民群众还自发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广场文化、街头文化、公园文化活动,极大地活跃和丰富了市民的业余文化生活。
四是民间文化遗产得到发掘、保护从2003年至2006年,仙居开展了历时3年的民俗民间艺术资源普查工作,共搜集、挖掘出针刺无骨花灯、台阁、卷地龙、鲤鱼跳龙门、叠罗汉、长板龙、舞狮等为代表的321个项目。通过系统的研究整理,编篡了《仙居历史文化丛书》、《仙居花灯》、《仙居风俗》等,并建立了艺术档案库、音像资料库、普查资料库、仙居民俗文化网站等,实现了立体动态保存。
三、农村群众文化建设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其成因
1 阵地建设滞后。一是数量不足。全县目前仅有381家农村文化俱乐部,仅占全县721个行政村的52.8%。二是设施落后。每个行政村虽都建有一个广播站、一个宣传窗、一块黑板报,但大都设施简陋,日深月久破败不堪,难以发挥作用。
2 文化人才欠缺。农村缺少有文艺专长的文化人才,更缺乏有组织能力、热心群众文化和文化传承工作的骨干人员。现有文艺人才大都年龄老化、素质偏低、知识结构不合理。而负责业务指导的乡镇文化员长期受知识结构老化、待遇问题难落实、工资无法保证足额发放等问题困扰,使得队伍很不稳定,目前仅剩33人。
3 文化活动贫乏,农村青壮年大部分外出“淘金”,留守的多为老弱妇幼,要搞活动一无人才、二无经费。许多乡镇文化员身兼数职,无暇顾及村级文化服务,文化活动只能象征性地每年搞一二次。
4 经费落实困难,一是政府财政投入不足。二是农民对文化生活的投入还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2急诊胸痛心血管标志物联合检测专家共识(全文).pdf VIP
- 2025年四川高处安装、维护、拆除作业_特种作业证考试复习题库资料(含答案).pdf
- 临床医学专业水平测试评分表.pdf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化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三位数乘两位数》大单元教学设计 (1).docx VIP
- 2024年四川省绵阳市中考数学真题卷(含答案与解析).pdf VIP
- 生如夏花小清新模板(含音频+视频).pptx VIP
- 2024学年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客至》优质课一等奖课件28张.pptx
- Sysmex XN-1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标准操作程序.pdf VIP
- 2025安全生产月主题宣讲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