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浅谈凤城市玉米追肥必要性
浅谈凤城市玉米追肥必要性摘要:玉米是我市主要粮食作物,占旱地种植面积的60%左右。也是农户家庭农业收入的重要来源。我市农户基本是家家种植玉米,户户卖玉米。目前,我地区玉米生产栽培技术比较成熟,高产栽培亩产可达600-700kg。但大多数耕地平均亩产仍然只有300―400kg,远没有达到品种本身的生产能力,有很大的提升空间。文章通过几年来的调查和实践,认为玉米生长中期不追肥,已成为限制产量提高的一个重要因素。
关键词:玉米;农业收入;追肥;经济产量
中图分类号:S513.06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0432(2011)-05-0207-1
1 凤城市当前玉米追肥的现状
我市50%左右农户只是在玉米栽培时一次性施入底肥,结合化学除草剂封闭一次完成,不再进行肥水管理,基本上是不施肥,不打药,秋季只等收获。即使追肥,也是表施,即只将氢铵或尿素施于地表,不覆土。
2 不追肥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一是依赖长效肥,缓效肥的作用,认为一次施肥定终身;二是农民不重视玉米生产,认为打工挣钱效益高,没有时间追肥;三是图省力怕麻烦。追肥期正值高温多雨,玉米叶容易伤人;四是对化肥理化性状不了解。浅施或表施,肥效降低,浪费化肥;五是对土壤认识不够准确,没有分清土壤类型,是否保肥保水。
3 凤城市自然状况和土壤条件
3.1自然条件
我地区属于陆地海洋性气候,平均年降水量在1000mm左右,2010年更是达到了958-1744mm而且集中在7-8月,因此造成养分淋失严重,玉米生长后期养分供应严重不足的境况。
3.2土壤条件
我地区是辽东丘陵山区,土壤类型以砂壤土为多,虽然通透性好肥力较好,但是保肥保水性稍差。特别是沙土地,土层薄的地块更要提倡追肥。
4 玉米生长需肥规律和增产效果
玉米生长的中期即大喇叭口期,是玉米生长的关键期,影响产量形成的70%,是形成大穗大粒关键时期。更是营养需求最大时期,必须大肥大水,否则造成穗小,粒小,百粒重低,早衰,不抗病易倒伏等现象发生。严重地影响产量。几年来生产实践调查,玉米一次施肥和进行追肥,产量明显差异达20%以上。
5 玉米不追肥的严重后果
(1)一次施肥虽然化肥总量不少,肥效持久,但不及时。在玉米需肥最大时期,不能最大限度地满足生长需要,造成穗小,粒浅,百粒重低。
(2)一次性施肥,由于我地区降水量大且集中,土壤保水保肥能力不够,造成肥效降低,利用率不高,不抗倒,早衰严重。
(3)我地区玉米生育期长达130多天,虽然目前生产上有长效肥缓释肥,但其供肥时间也难以达到玉米生长所需时长,后期脱肥。
6 玉米高产追肥技术
6.1做到适期追肥
在玉米生长的几个关键时期进行追肥,追肥要注意以下几点。
6.1.1看土追肥追肥要由土壤的性质而定;低洼地和碱地,要选用硝铵、硫酸铵、过磷酸钙等酸性或生理酸性肥料做追肥;酸性土壤应选用尿素、碳酸氢铵等天然碱性肥料做追肥;对保水、保肥能力差的沙土或砂壤土,应选用不易挥发的硝酸铵或尿素追肥。
6.1.2看势追肥具体方法是:壮苗地块追施化肥;弱苗地块除追施化肥外,还要追施腐熟的人粪、饼肥;对壮苗地块中的弱苗,应该给吃偏食,多施追肥使弱苗快速复壮。追肥后要及时中覆土。
6.1.3看肥施肥目前玉米追肥,习惯上都以施氮肥为主,氮肥施入土壤后,很快分解成硝态氮、铵态氮和酰氨态氮,并以游离子存在。如果追肥后覆土过浅,氮素滞留于地表层,玉米植株只能吸收20%左右。如果深施10cm左右并及时覆土压严压实,其吸收率则可达80%左右。针对氮素肥料这一特点,应避免浅、明施或随水施用,以免肥效流失,造成浪费。
6.2追肥量
根据地力和玉米品种而定。即土壤肥力高,中等产量及中晚熟品种,可以少施。相反则多施。
6.3追肥次数
根据土壤保肥能力和降雨多少及劳动能力酌情可以追肥三次。但必施大喇叭口期肥,占追肥量的60%,酌情施拔节肥或穗粒肥。
6.4追肥一定要深施
深施6-10cm或结合中耕培土用犁铧扎草把翻土深压。也可以用播种器追尿素,快捷,省工,安全,准确。
7 结束语
(1)此项技术虽然增加人工费,但是增产明显事半功倍,大面积生产应用能取得非常理想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2)此项技术推广应用,首先是认识到位。即农技推广者和农民对追肥的重新认识,因地治宜,以实际效果为标准。只有认识和了解到位了,才能有行动。
(3)此项技术是原有玉米高产栽培技术的完善和补充,是生产技术一个环节的完善,但其增产效果是非常明显的。
1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