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及缓凝组分复配探究
混凝土高效减水剂及缓凝组分复配探究摘要:本文详细研究了在总掺量一定的情况下,就混凝土高效减水剂与不同缓凝组分复合后对水泥净浆流动度、混凝土坍落度经时损失与抗压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总掺量不变的情况下,复合使用高效减水剂和缓凝剂,可提高高效减水剂与水泥的适应性,大幅度降低水泥净浆流动度和混凝土坍落度的经时损失。
关键词: 高效减水剂; 缓凝剂;坍落度损失
中图分类号:TU528.042.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422(2011)06-0177-02
1前言
目前单一外加剂品种国内外相差不是很大,而我国在复合外加剂及其应用技术还停留在90年代以前的水平。目前混凝土外加剂发展的方向是高效能、多功能复合外加剂。只有复合化才能具有高效能、多功能,并且促进新型混凝土和新的施工工艺的发展。大量试验资料及工程实践表明,减水剂与其他外加剂进行复合,是减水应用技术发展的又一趋势。单一品种的外加剂,无论是有机的还是无机的,都难以满足工程的需要。
2 外加剂复合的原理和设计思路
2.1减水作用机理
当代混凝土工业普遍使用的超塑化剂绝大部分是萘磺酸盐甲醛缩合物\磺化三聚氰胺甲醛树脂\脂肪族、氨基磺酸盐, 其作用机理主要为分子之间存在静电斥力。聚羧酸类由于在商品混凝土运用不是很广泛,这里不做阐述。
在新拌混凝土中,加入减水剂后,减水剂的憎水基团定向吸引于水泥质点表面,亲水基团指向水溶液,组成了单分子或多分子吸附膜。由于表面活性剂分子的定向吸附,使水泥质点表面带有相同符号的电荷,于是在电性斥力的作用下, 不但使水泥- 水体系处于相对稳定的悬浮状态(双电层ζ- 电位提高),并使水泥在加水初期所形成的絮凝状结构分散解体,使絮凝状凝聚体内的游离水释放出来,从而达到减水的目的[2]。
2.2外加剂复合原理
减水作用机理研究表明,通过三种作用可以减少水泥混凝土的用水量,或保持相同的水灰比,增加其流动性,即:
a.分散作用;
b.初期水化抑制;
c.引气作用。
水泥混凝土混合物中,水以三种形式存在,即化学结合水、吸附水和游离水。水泥完全水化,只需要水灰比0.22左右。但是,为了满足新拌混凝土工作性能的要求,实际用水量比理论用水量要大的多。这样就在损失强度的前提下满足混合物工作性要求,因此不掺外加剂的普通混凝土的水泥利用系数较低。
结合水参与了化学反应, 使水泥水化硬化,因而具有强度;游离水使混合物具有工作性,满足施工工艺要求;而吸附水(包括水泥凝聚结构中所封住的水) 影响水泥石与集料间粘结力, 降低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
掺分散作用的外加剂,如高效减水剂,能使水泥浆分散,破坏了水泥浆中凝聚结构,使吸附水减少,游离水增多,因而大大提高了水泥浆的流动性,或者保持相同流动性时减少用水量。
掺缓凝剂,由于对初期水泥水化的抑制作用减少了结合水量,相对增加了游离水量,因而也具有减水作用。
引气剂使混凝土混合物引入大量微气泡,在粒子之间产生滚动和浮托作用,使水泥浆分散,同样具有减水作用。
这三种减水作用机理不同。通过复合,使不同减水作用“叠加”可以进一步提高减水效果。
2.3复合外加剂的设计思路
混凝土搅拌站使用的液体外加剂,大多是经过复合有一定比例的其它材料: 如分散、保塑、缓凝、促凝、早强、增强、密实、抗渗、引气、防冻、防锈蚀等成份内容。随着掺入的材料品种性能不同,复合出的外加剂产品的性能也随之不同;复合材料掺用量的比例不同,复合外剂的性能指标也随之不同。关键就在于复合材料品种的选择和所掺用量比例的多少。复合得当,其作用是单一作用的叠加,或者超过单一作用的总和。因此,在复合设计时,一定要根据所掌握的材料性能,进行复合并进行对比试验。首先本试验用7种缓凝剂与奈系减水剂复合进行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每种缓凝剂用3种不同参量进行试验对比;通过以上试验优选出2种缓凝剂AU和CR。并进行混凝土性能(坍落度经时损失和混凝土抗压强度) 对比试验。
3原材料及试验方法
3.1原材料
试验采用PO 42.5巢湖水泥,淮南平圩电厂Ⅱ灰,合肥某建材厂S90矿粉。混凝土试验采用中砂,5 mm~20 mm碎石;外加剂采用萘系高效减水剂NF和缓凝剂,其掺量均以占水泥重量的百分率( % ) 表示;试验用水为自来水。
3.2试验方法
3.2.1水泥净浆流动度试验
采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GB /T 8077 - 2000 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
3.2.2配合比设计及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本试验按照《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 JGJ 55- 2000)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 /T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