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课件2).ppt

  1. 1、本文档共5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阿西莫夫科普短文两篇(课件2)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内容是什么?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2.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什么问题? 3.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4.什么是“泛大陆” ?复述“泛大陆” 分离 成七大洲的过程。 1986年1月,阿根廷南极研究所的专家在南极发现一些化石骨骼,而这些骨骼属于鸟臀目恐龙。 在地球的其他大陆上也都发现有恐龙化石。这些古老的爬行动物在南极的出现,说明恐龙确实遍布于世界各地。 1. 为什么说恐龙无处不在? 说明是大陆在漂移而不是恐龙自己在迁移。 2. 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说明了么问题? 3. 什么是“板块构造”理论? 发现问题 找出答案 想一想: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 恐龙 看看作者的行文思路 分析文章结构: 全文共15个自然段,共分三部分: 第一部分(1):用一个科学观点引出说明内容。 第二部分(2—14):阐述说明内容。 第三部分(15):总结说明内容,结束全文。 2.揣摩语言 (1)青蛙和蟾蜍是人人皆知的现代两栖动物。 (2)如果看一张地图,并假定把非洲和南美洲拼合在一起,你就会看到它们拼合得多么天衣无缝。 这一句补充交代了大陆漂移学说的一个最显而易见的证据,即南美洲和非洲海岸线惊人的互补性,这不是能用巧合来解释的,只能说明它们原来在一起。当然,大陆漂移学说还有很多深层证据。 初读课文,独立思考 本文要说明的对象是什么? 阅读课文,分组讨论: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你赞成哪一种?为什么?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被压扁的沙子》的段落结构 全文可分为两大部分: 第一部分(1—4),提出“撞击说”和“火山说”这两种观点:提出恐龙灭绝的问题——举例提出“撞击说”——举例提出“火山说” 。 第二部分(5—全文完),通过对“被压扁的沙子”的分析,证明外星撞击导致恐龙灭绝,支持“撞击说”。 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 揣摩语言 主题思想 课文所选两篇就同一问题从不同角度思考,从而发现新的论据或得出新的结论。文章给了我们一个有益的启示:不同领域的科学发现可以互相启发,从而有新的发现;要学会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的方法。 地震 火山爆发 海啸 龙卷风 恐龙灭绝的原因 1.作者提到恐龙灭绝的两种理论,你能找出来吗? 撞击说 火山说 撞击说: 可能是由于一个巨大的小行星或慧星对地球撞击的结果。这种撞击也许深入到了地壳中,引起火山喷发,造成大火或潮汐大浪。许多尘埃进入了平流层中,结果造成在很长一段时间阳光无法抵达地球表面。这也许是导致所有恐龙和许多地球生物灭绝的原因。 火山说: 如果地球突然经历了一个火山爆发期,许多火山大致同时爆发,那么也可能造成一个足以使生物大量灭绝的灾难。 2.这篇文章中作者的看法是什么?根据又是什么? “造成恐龙灭绝的原因不是火山活动, 而应该是撞击。” 证据1:因为在恐龙灭绝的那个年代的岩石层中,发现了斯石英 ——压扁的沙子。 证据2:斯石英只在被撞击后才形成,所以如果是火山爆发吞没了恐龙,就不会有“斯石英”存在。 由果到因逻辑顺序 (1)万一哪天某个星体要撞击地球,我们也许会知道如何来避免这种撞击。 用一句半开玩笑的话强调说明天文学研究的现实意义。 (2)即非常纯的沙子。 解释什么是二氧化硅,强调只有非常纯的沙子才能称作“二氧化硅”。 (3)你也可以在真空中对金刚石加热,从而把它恢复到原始碳的状态,但谁愿意这样做呢? 这句话以金刚石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为普通的碳,类比斯石英经过高温加热可以变成普通的沙子,括号中的文字起类比说明的作用。作者随笔幽默一下,也表现了作者思维的活跃 说明顺序、说明方法、 说明角度、说明语言、中心思想 两篇文章都采用的都是逻辑顺序,重在说明事理,在短小的篇幅内,将抽象的科学知识层层剖析,既严谨又深入浅出地解释清楚。 说明顺序 都采用了多种说明方法 举例子、作比较、打比方、 列数字、作诠释 说明方法 都谈到了恐龙的灭绝,但选用的材料不同,所说明的主要问题也不同。 说明角度 前者:谈到恐龙的化石无处不在,是为了证明另一种科学理论(“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后者:恐龙的灭绝则成为探讨的主题,“被压扁的沙子”则成了证据。 由此可见,作者具有多角度、多侧面看问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 本文选自《新疆域 》,作者阿西莫夫(1920—1992),美国著名的科普作家和科学幻想小说家。他发表的科幻小说和科普作品至今已有300多部,是公认的当今美国科幻小说家的泰斗。 异齿龙 三角龙 鸭嘴龙 霸王龙 恐龙无处不在 依据在南极发现恐龙化石的事实,证明了“板块构造”理论的正确。 几十年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junjun37473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