税收结构及区域经济增长.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税收结构及区域经济增长

税收结构及区域经济增长【摘要】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代表,“十二五”时期同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本文以税收结构为切入点,揭示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基于实证结果提出江苏“十二五”期间经济结构、产业结构调整和税收结构优化以促进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 【关键词】要素产出效率;税收结构;产业结构;区域经济增长 一、引言 税收结构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税种结构,二是税负结构。税种结构是否合理,是税收制度是否健全与完善、税收作用能否充分发挥的前提;而税负结构是税种结构效应的综合体现。本文将税收结构定义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其他税类占税收收入的份额。 江苏作为东部发达省份的代表,在新的经济发展时期同样面临经济结构调整问题。我们通过税收结构研究,揭示税收结构与区域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从而调整税收结构以促进经济增长。 二、江苏省税收结构现状及存在问题 (一)税收总量的描述统计 江苏小口径宏观税负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从1997年的7.3%,到2001年的10%,再到2005年的12.5%,2009年达到15.37%。从1997年到2009年江苏小口径宏观税负所占比重上升了8.07%,平均每年上升0.62%。 (二)税收结构的描述统计 本文将各税种分类为流转税类、所得税类和其他税类三大类,各税类税收份额变化不大,但都有变化。 流转税所占的比重(X1)最大,其所占比重先降,最后基本稳定。流转税所占比重从1997年到2004年呈现下降的趋势,1997年为76.35%,到2004年为60%,2005年到2009年所占比重基本稳定,保持在60%左右,2009年其所占比重为60.59%。 所得税的比重(X2)先降后升,最后基本稳定。所得税所占比重在1997年为10.88%,1998年比1997年有些下降,1998年到2004年逐年上升,2005年到2009年基本保持稳定,到2009年所得税比重为25.13%。 其他税类总体上缓慢上升。从1997年到2009年变化很小,每年都微幅上升一些,经过了十三年,提高大约2%-3%。 (三)税收结构存在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江苏小口径宏观税负总体上保持了稳定的上升趋势。但税收结构,即各税类税收份额变化不大。表现为流转税比重持续过大、所得税比重持续偏低、税收体系不完善等,并没有形成“双主体”的税收格局。而内生经济增长理论表明所得税类份额的提高更有利于区域经济增长。毫无疑问,为了适应新的经济形势的需要,对现行税收制度和税收结构进行适当调整是必然趋势。 三、实证分析 (一)模型说明与数据来源 经济增长是由各种生产要素通过社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体系,或经济制度组合在一起,生产出社会的总产出。显然,对于既定的生产要素量,在不同的专业化和社会劳动分工体系中,生产要素的产出效率将会不同。而一个国家的税收体制,具体从数量上讲就是税收结构份额,会对社会的专业化和劳动分工的程度产生影响,从而对生产要素效率产生影响。即传导路径为: 税收结构优化→交易费用降低→劳动分工和专业化水平提高→技术进步→要素产出弹性和使用效率提高→经济增长 根据上述说明,我们可以将受税收结构影响的生产函数表示为如下Cobb-Douglas生产函数形式: (1) 其中Y表示总产出;K表示资本使用量;L表示劳动投入量;Xi,i=1,2,3表示第i税类在总税收收入中所占份额。对(1)式两端同时取对数,可得计量税收结构对生产要素效率影响的经济计量模型: (2) 从计量模型(2)可以看出,参数Ai和Bi,i=1,2,3分别表示第i税类的份额对资本和劳动要素产出弹性的影响,同时在一定程度上也表示税收结构份额对资本和劳动的产出效率的影响;Ci表示在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不变的情形下,税收结构份额Xi的变化对经济生产规模的影响,如果影响是正的,就意味着剔除资本和劳动的贡献外,经济的生产规模扩大了。 本文选用江苏省1994年到2009年数据样本区间。反映全社会资本投入量(K)的指标选用国民经济核算中的固定资本形成存量净额。劳动投入量(L)采用就业人员数。考虑中国税收体制的特点,选用流转税、所得税和其他税作为税收结构变量。相关数据主要来源于历年《中国税务年鉴》,《江苏统计年鉴》和中经网统计数据库。GDP和K分别是以1994年为基期的可比价格计算的。 (二)结果分析 利用Eviews5.0软件包对方程(2)进行回归,得到如下估计结果: 从回归结果可以看出,在现行的经济制度和税种结构中,在资本要素和劳动要素不变的情形下,流转税类收入占总税收收入的份额X1,每增加1%使经济整体规模降低。所得税类收入在总税收收入中的份

文档评论(0)

linsspace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