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 四亿年以来中国陆地生物群演变及其与
环境的关系
首席科学家: 周忠和 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
类研究所
起止年限: 2012.1-2016.8
依托部门: 中国科学院
一、关键科学问题及研究内容
本项目重点解决以下四个关键科学问题:1) 地史时期陆地生态系统中植物、
昆虫和脊椎动物协同演化的机理;2 )地史时期植物群群演变与环境变化的耦合
关系;3 )主要陆生生物类群的起源、演化和分布及其与重大全球构造运动及古
地理变迁的关系;4) 重要升温和降温事件对中、新生代陆地生物群演化的影响。
主要研究内容包括:系统建立并不断完善中国陆相地层年代体系,解决全球
性和区域性地质和生物事件对比的难题,在与各国的研究竞争中建立该体系的亚
洲标准;研究 4 亿年以来中国主要陆地生物群的构成以及重要生物类群起源和演
化的规律;研究地史时期气候事件(如升温和降温事件、干旱化等)对陆地生物
群演化的短期和长期效应,重大地质事件(构造运动、火山活动等)与古地理变
迁等对生物起源、扩散和生物区系形成和演化的影响,目标是理解四亿年以来陆
地生物群的演化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围绕以上设定的几个关键科学问题,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方面:
1、植物登陆以来中国重要时段植物群演替过程及其与环境变化的关系
植物无疑是陆地生态系统形成的先驱,为随后登陆的动物创造了全新的生存
环境。大约在 4.3 亿年前,植物完成了真正意义上的登陆过程,标志着陆地生态
系统的形成和陆地生物多样性的开端。随后,植物开始逐渐占领更加广阔的陆地
生态域,为陆生动物开辟了生存空间,并不断完善和构建着陆地生态系统。
志留‐泥盆纪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植被繁衍并占据不同生态环境的关键时期。
依据中国的材料,探索研究植物登陆过程,系统分析志留-泥盆纪各时段植物群
总体面貌、各类植物类群演变过程以及相互关系,利用植物群、类群演替和植物
特征(生态类型、气孔和解剖)结合同时段不同植物类群和不同时段同植物类群
植物原位保存有机碳膜的碳、氧同位素分析结果,研究植物占据不同陆地生态系
统的过程和与环境变化的相关性。
石炭‐二叠纪植被茂盛程度达到了有史以来的最高峰,全球发育有四大植物
群,同时,该时期是全球重要的成煤期。晚石炭世-二叠纪是我国北方重要的成
煤时期,同时也是我国特有华夏植物群的繁盛期。系统分析和研究中国及邻区特
有华夏植物群的起源、演变和消亡历程,重点研究华北晚石炭-早二叠世成煤植
被面貌,系统解译植被更替过程和不同植物类群变化特征,利用原位保存植物材
料,系统分析主体成煤植物的类群,揭示植被演替与环境变迁的相关性。
大约在 1 亿年前后,一度繁盛的裸子植物开始衰退,在中生代发生的被子植
物开始大量出现,并且逐渐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占据主导地位,构成了现代植被的
主体植物类型。通过中、新生代植物化石的研究,分析部分时段(如中侏罗-早
白垩世)植物群的构成和变化,探查中、新生代裸子和被子植物的宏演化规律。
利用部分时段中国的丰富材料,系统揭示部分时段(如中新世)内植被面貌和更
替过程,利用叶相分析法和共存分析法,开展古气候(如年平均温度、年降雨量
等)演变系统,探寻环境演变及植物群演替的关系。
在地史时期中,大气CO 、O 浓度经历了动荡演变过程。植物对于地球大气
2 2
中CO 、O 浓度变化十分敏感,植物繁盛也会直接改变或影响大气中CO 、O 浓度
2 2 2 2
总体变化。重点研究中、新生代部分时段植物类群的气孔密度,通过函数关系分
析,重建部分时段古大气CO 浓度; 结合古植被资料,分析大气CO 浓度演变过程
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