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对研发生产中药食品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探讨.pdf

对研发生产中药食品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对研发生产中药食品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探讨

对研发生产中药食品过程中技术问题的探讨 金自荣 2013 年,国家提出了大健康战略。 2017 年,国家中医药法第四十四条:“国家发展中医养生保健服务”。 本文讨论的就是为中医养生保健服务提供的社会公共产品含中药的食品(简 称中药食品),在研发、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问题。 一、研发中药食品的指导思想。 1. 中医药是与中华民族同步形成发展的。夏商时代(前2070~前1046) 就出现了药酒与药液。 《周易》 (前1152~前1056)中就有许多对生命的 思考,启蒙了养生学的思想。养生一词,最早见于 《庄子》(前369~256), 养生亦称 “道生、摄生、卫生、保生”。与同时代的老子、孔子、孟子、荀 子的养生思想互为补充,发展形成了最初的养生学。养生就是根据生命发展 规律,采取各种方法保养身体,增强体质,预防疾病,增进健康以达到推迟 衰老、延年益寿为目标的一门学问。形成我国中医理论体系的 《黄帝内经》 (前221~公元220),即在这稍后。与之同期产生了我国第一部中药学专 著 《神农本草经》 (前221~公元220)。张仲景的 《伤寒杂病论》 【约公 元150 (或154)~公元215 (或219)】,奠定了辩证论治的中医基础。《黄 帝内经》提出了全面系统的养生原则和养生方法。如调阴阳,濡养脏腑,疏 通气血,形神兼养,顺应自然等原则;以及调情志、慎起居、适寒温、和五 味、节房事等多种养生方法。为中医养生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尤其 是强调“治未病”,这一预防为主的原则,将养生与预防疾病紧密地联系在 一起,使养生保健思想具有了重要意义。 1 食疗是我国传统医学中的一份宝贵遗产。唐.孙思邈 (公元541-682)《备 急千金方》记载:“夫为医者,当须先洞晓病源,知其所犯,以食治之。食 疗不愈,然后命药。” 、“若能用食平疴,释其遣疾者,可谓良工”。 可 见运用食物疗法,不仅是当时医家的基本治疗手段,也是衡量一位医家是否 高明 的重要依据。所谓食疗,就是通过适宜的饮食物,养成良好的饮食习 惯,注意饮食卫生来防病治病,调养身体的一种疗法。《备急千金方》中就 有 “食治”一卷。他的弟子孟诜因避唐高宗李治名讳,而将食治改名食疗, 撰写了我国食疗史上最早以食疗命名的《食疗本草》。《食疗本草》现代版 分上卷矿物、草本、果实;中卷鸟兽、虫鱼;下卷米谷、菜蔬。内容上既有 该本草的药性、功效、主治、反畏,也有相关食疗方剂,具体运用方法和预 期效果,总结了当时人们食疗经验,至今仍可参考。 宋元时期,金元四大家留下了大量养生学专著、方剂,从各个不同角度 充实完善了中医养生学。明清之际,人们已普遍重视养生保健作用,涌现出 大量养生保健专著,清代杰出养生学家曹庭栋的《老老恒言》是全面论述养 生的专著。在饮食调理上,他提倡药粥养生,认为药粥尤宜于老年人,并编 制了粥谱,配方百余首,可谓集食养保健粥之大成。药膳这词最早见于 《后 汉书.列女传》, 《宋史张观传》亦有记载,是古人采用食疗方法的一种称 谓,上个世纪末国内较普遍应用。广义上讲,药膳包括药粥、药茶、药糖、 药酒、药菜肴,凡是药物与食物结合而制成的食物均可称药膳。狭义上讲, 药膳是指药物与肉类、鱼类蔬菜、豆制品、面类等食物制成的菜肴、糕点等。 本文所指的中药食品,如用国家食品法来定义为:添加按照传统既是食 品又是中药材的物质制成的食品。根据2016 年我国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 公布的食品生产许可分类目录分类,大约有谷物 (碾磨)加工品类、茶饮料 2 类、植物饮料类、植物固体饮料类、冲调类、方便食品类、代用茶类,食品 馅料类、饼干类,糕点类等等。 无论研发什么形式的中药食品,在中医药理论范畴内都是食疗。首先就 要收集该味中药在历史上食疗应用的资料,用中医药理论,通过药味与药性、 功效、制法、剂量、宜忌去理解其食疗作用机理和适用群体。这不仅是为研 发立题,也是为工艺积累基础资料;更是为今后产品营销时做宣传资料提供 素材。 2. 充分发挥中药食品的养生保健作用。 如果仅仅是为了食用方便,也许不必考虑以下问题。只要取中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