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第九章 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血清(浆)脂类简称血脂。其成分主要包括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游离脂肪酸等,均以溶解度较大的脂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血浆脂蛋白根据密度不同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CM)等;载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各类脂蛋白中均含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特异性载脂蛋白。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对这些成分的检测由来已久,就方法学而言有化学法、酶法、免疫化学比浊法、电泳法、超速离心法等。本章根据教学和临床实际需要,介绍一般常用的基础检测方法,并就方法学的优缺点、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价。
第一节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的测定分为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可使用正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等从血清中抽提出甘油三酯,再经过皂化、氧化,由显色反应进行测定。乙酰丙酮显色法是目前常用的化学法。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具有简便、快速、微量且试剂较稳定等优点,适用于手工和自动化测定。
实验48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
【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经过正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抽提,用氢氧化钾皂化生成甘油,在过碘酸的作用下甘油被氧化为甲醛,当有铵离子存在时,甲醛和乙酰丙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带荧光的黄色物质即3,5-二乙酰-1,4-二氢二甲基吡啶(Hantgsch反应),反应液的颜色深浅与TG浓度成正比。
【试剂】
1.抽提液 正庚烷(AR)和异丙醇(AR)以4:7(V/V)比例混合均匀。
2.40 mmol/L H2SO4溶液 浓硫酸 2.24 ml (根据比重和百分含量而定)加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
3.皂化剂 称取氢氧化钾6.0 g溶于蒸馏水60 ml中,再加异丙醇40 ml,混匀后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4.氧化剂 称取过碘酸钠65 mg,溶于蒸馏水约50 ml中,再加入无水醋酸铵7.7 g,溶解后加冰醋酸6 ml,最后加蒸馏水至100 ml,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5.显色剂 取乙酰丙酮0.4 ml加到异丙醇100 ml中,混匀后置棕色瓶室温保存。
6.三油酸甘油酯标准液 2.26 mmol/L (200 mg/d1) 准确称取三油酸甘油酯(平均分子量:885.4)200 mg,溶于抽提剂,以100 ml容量瓶定容,分装后置4℃冰箱保存。
【操作步骤】 按表9-1依次加入各物质。
表9-1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操作步骤
加入物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 血清(ml) - - 0.2 标准液(ml) - 0.2 - 蒸馏水(ml) 0.2 - - 抽提剂(ml) 2.5 2.5 2.5 40mmol/L H2SO4(ml) 0.5 0.5 0.5 边加边摇,使之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后,
分别准确吸取上清液于另外3支试管中 上清液(ml) 0.3 0.3 0.3 皂化剂(ml) 1.0 1.0 1.0 加入皂化剂后,充分混匀各管,56℃水浴保温5min,
然后再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氧化剂(ml) 1.0 1.0 1.0 显色剂(ml) 1.0 1.0 1.0
加试剂后充分混匀各管,56℃水浴保温25 min,取出冷却,用分光光度计比色,于415 nm波长处,以空白管调零,测出各管的吸光度。
【计算】
血清TG(mmol/L)= × 标准液浓度
【参考范围】 血清TG正常范围:0.55~1.70mmol/L;临界阈值:2.30mmol/l;危险阈值:4.50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TG增高常见于家族性脂类代谢紊乱、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胆道梗塞、原发性甘油三酯增高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2.血清TG降低比较少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引起血清TG的降低。
【注意事项】
1.血清TG易受饮食的影响,在进食脂肪后可以观察到血清中甘油三酯明显上升,2~4h内即可出现血清混浊,8h以后接近空腹水平。因此,要求空腹12h后再进行采血,并要求72h内不饮酒,否则会使检测结果偏高。
2.显色后吸光度随时间延长会有一定量的增高,故加样后要立即比色,当标本过多时,可置冰箱中逐管进行比色。
3.本方法所用试剂较稳定,室温下可保存半年,分装使用可避免因试剂污染而引起的空白值升高。
4.皂化、氧化及显色的时间和温度对吸光度均会有影响,所以每测定一批都应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附件1-寒旱所体检套餐.doc
- 一\名词解释.doc
- ce 标志应如何标示 ( e1002 ) ce 标志中ce 二字应符合规定比例 .doc
- 八十八学年度生物技术科技教育改进计画生物技术研习班.doc
- 2016年度中山市社会公益科技研究项目(医疗卫生 - 中山科技信息网.doc
- 评价标准 - 宁波市临床检验中心.doc
- 暂停适用免验号列.doc
- 第五届中国(天津)国际检天津滨海国际会展中心验医学暨输.doc
- 第六篇响应文件格式要求 - 重庆邮电大学.doc
- 葡聚糖凝胶色谱法测定注射用头孢曲松钠他唑巴坦 - 中国药品标准杂志.doc
- 人教版英语5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上册语文全册教学课件含单元及专项复习.pptx
- 人教版8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8月修订).pptx
- 教科版(2017版)6年级上册科学全册课件+课时练.pptx
- 人教版PEP版6年级英语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2年12月修订).pptx
- 部编人教版2年级下册语文全册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版数学6年级下册全册教学课件(2023年教材).pptx
- 湘少版5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2021年春修订).pptx
- 人教PEP4年级下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 [2}.pptx
- 人教版6年级上册英语全册教学课件.ppt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