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十章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doc

  1. 1、本文档共2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章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第九章 血清(浆)脂类及脂蛋白测定 血清(浆)脂类简称血脂。其成分主要包括有甘油三酯、胆固醇、胆固醇酯、磷脂、糖脂、游离脂肪酸等,均以溶解度较大的脂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于血液中,血浆脂蛋白根据密度不同分为高密度脂蛋白(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HDL)、低密度脂蛋白(low density lipoprotein, LDL)、极低密度脂蛋白(very low density lipoprotein, VLDL)、乳糜微粒(chylomicrons, CM)等;载脂蛋白是血浆脂蛋白的蛋白质部分,各类脂蛋白中均含有一种或几种不同的特异性载脂蛋白。血脂测定可及时地反映体内脂类代谢状况,也是临床常规分析的重要指标。在临床上,对这些成分的检测由来已久,就方法学而言有化学法、酶法、免疫化学比浊法、电泳法、超速离心法等。本章根据教学和临床实际需要,介绍一般常用的基础检测方法,并就方法学的优缺点、发展趋势进行简要评价。 第一节 血清甘油三酯的测定 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的测定分为化学法和酶法。化学法可使用正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等从血清中抽提出甘油三酯,再经过皂化、氧化,由显色反应进行测定。乙酰丙酮显色法是目前常用的化学法。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具有简便、快速、微量且试剂较稳定等优点,适用于手工和自动化测定。 实验48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血清甘油三酯 【原理】 血清甘油三酯经过正庚烷-异丙醇混合溶剂抽提,用氢氧化钾皂化生成甘油,在过碘酸的作用下甘油被氧化为甲醛,当有铵离子存在时,甲醛和乙酰丙酮发生缩合反应生成带荧光的黄色物质即3,5-二乙酰-1,4-二氢二甲基吡啶(Hantgsch反应),反应液的颜色深浅与TG浓度成正比。 【试剂】 1.抽提液 正庚烷(AR)和异丙醇(AR)以4:7(V/V)比例混合均匀。 2.40 mmol/L H2SO4溶液 浓硫酸 2.24 ml (根据比重和百分含量而定)加蒸馏水稀释至1 000 ml。 3.皂化剂 称取氢氧化钾6.0 g溶于蒸馏水60 ml中,再加异丙醇40 ml,混匀后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4.氧化剂 称取过碘酸钠65 mg,溶于蒸馏水约50 ml中,再加入无水醋酸铵7.7 g,溶解后加冰醋酸6 ml,最后加蒸馏水至100 ml,置棕色瓶中室温保存。 5.显色剂 取乙酰丙酮0.4 ml加到异丙醇100 ml中,混匀后置棕色瓶室温保存。 6.三油酸甘油酯标准液 2.26 mmol/L (200 mg/d1) 准确称取三油酸甘油酯(平均分子量:885.4)200 mg,溶于抽提剂,以100 ml容量瓶定容,分装后置4℃冰箱保存。 【操作步骤】 按表9-1依次加入各物质。 表9-1 乙酰丙酮显色法测定甘油三酯的操作步骤 加入物 空白管 标准管 测定管 血清(ml) - - 0.2 标准液(ml) - 0.2 - 蒸馏水(ml) 0.2 - - 抽提剂(ml) 2.5 2.5 2.5 40mmol/L H2SO4(ml) 0.5 0.5 0.5 边加边摇,使之充分混匀,静置分层后, 分别准确吸取上清液于另外3支试管中 上清液(ml) 0.3 0.3 0.3 皂化剂(ml) 1.0 1.0 1.0 加入皂化剂后,充分混匀各管,56℃水浴保温5min, 然后再分别加入下列试剂 氧化剂(ml) 1.0 1.0 1.0 显色剂(ml) 1.0 1.0 1.0 加试剂后充分混匀各管,56℃水浴保温25 min,取出冷却,用分光光度计比色,于415 nm波长处,以空白管调零,测出各管的吸光度。 【计算】 血清TG(mmol/L)= × 标准液浓度 【参考范围】 血清TG正常范围:0.55~1.70mmol/L;临界阈值:2.30mmol/l;危险阈值:4.50mmol/L。 【临床意义】 1.血清TG增高常见于家族性脂类代谢紊乱、肾病综合征、糖尿病、甲状腺功能减退、急性胰腺炎、糖原积累病、胆道梗塞、原发性甘油三酯增高症、动脉粥样硬化等。 2.血清TG降低比较少见,慢性阻塞性肺疾患、脑梗死、甲状腺功能亢进、营养不良和消化吸收不良综合征等可引起血清TG的降低。 【注意事项】 1.血清TG易受饮食的影响,在进食脂肪后可以观察到血清中甘油三酯明显上升,2~4h内即可出现血清混浊,8h以后接近空腹水平。因此,要求空腹12h后再进行采血,并要求72h内不饮酒,否则会使检测结果偏高。 2.显色后吸光度随时间延长会有一定量的增高,故加样后要立即比色,当标本过多时,可置冰箱中逐管进行比色。 3.本方法所用试剂较稳定,室温下可保存半年,分装使用可避免因试剂污染而引起的空白值升高。 4.皂化、氧化及显色的时间和温度对吸光度均会有影响,所以每测定一批都应

文档评论(0)

wujianz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