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防火防爆理论与技术第4课
第二节 湍流燃烧与扩散燃烧 扩散燃烧 化学动力燃烧:进程由燃料的氧化动力过程决定 扩散燃烧:进程由燃料与空气的扩散过程决定,不存在火焰传播。 按燃料与空气分别供入的方式 自由射流扩散火焰 同轴流扩散火焰 逆向喷流扩散火焰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预混气体爆炸温度计算 依据燃烧热计算爆炸温度; 依据能量守恒计算爆炸温度,见前面燃烧温度计算 举例:计算乙醚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温度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压力的计算 状态方程 举例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时的升压速度 0 40 80 120 160 8 6 4 2 时间/ms 压力/105MPa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威力指数 爆炸时对设备的破坏程度不仅与最大爆炸压力有关,而且与升压速度有关。 爆炸威力指数=最大爆炸压力×平均升压速度 爆炸总能量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参数测定实验——设备 爆炸室:体积为1m3的圆柱形容器,高度:直径≈1:1 容器:体积为5L,用空气加压至2MPa 喷管:内径为19mm的半圆形管,管上有孔,孔径4~6mm 电子电火器:电流300VA,输出电压15KV,电火花间距3~5mm,位于试验装置的几何中心。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参数测定实验——测试参数 爆炸压力Pm:某一浓度的最大爆炸压力 爆炸最大压力Pmax:大浓度范围内的最大爆炸压力 升压速度(dp/dt)m:某一浓度的升压速度 最大升压速度(dp/dt)max:大浓度范围内的最大升压速度 爆炸指数Km: 最大爆炸指数Kmax: 第三节 可燃气体爆炸 爆炸参数测定实验——实验方法 静态可燃气爆炸实验 在爆炸室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气与空气的混合物,确保混合均匀且处于静态,打开压力记录仪,启动点火源,测得Pm和(dp/dt)m 。 动态可燃气爆炸实验 在爆炸室预制一定浓度的可燃混合气,用空气加压5L容器至2MPa,开启容器阀门,打开压力记录仪,在某一点燃延迟条件下,点燃扰动可燃混合气,测得Pm和(dp/dt)m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理论 爆炸下限:能使可燃混合气火焰蔓延的最低浓度; 爆炸上限:能使火焰蔓延的最高浓度。 波面上的反应: 当给予反应物A+B活化能E时,它们成为活化状态,变为生成物C+D,并放出能量W,则反应热Q=W-E 基本反应浓度n,则单位体积放出能量nW;放出的能量作为新反应的活化能,α为活化概率,则第二批单位体积内得到活化的分子数为αnW/E,放出的能量为αnW2/E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理论 则前后两批分子反应放出的能量比 当β<1时,放热越来越少,反应中断; 当β=1时,放热均衡,反应持续,判断条件; 当β>1时,放热越来越多,活化分子越来越多,形成爆炸。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当β=1,即 设爆炸超限为LLEL,并与α成正比,有 则 爆炸下限与燃烧热近似成反比。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的近似计算之一——氧原子数 例:写出乙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和下限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的近似计算之二——完全反应浓度 例:写出甲烷在空气中的爆炸上限和下限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下限的近似计算之三——燃烧热 爆炸极限的近似计算之四——多种可燃混合气体 P、N分别表示各组分体积百分数和爆炸极限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含惰性气体混合可燃气爆炸极限计算步骤 气体分组 计算惰燃比 查表求各组的爆炸极限 用莱—夏公式计算总爆炸极限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含惰性气体混合可燃气爆炸极限计算举例 P114 三元系爆炸极限图 80 80 60 40 20 80 60 40 20 20 40 60 80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的影响因素 初始温度 初始压力 惰性介质 容器 点火能源 第四节 爆炸极限理论及计算 爆炸极限测定 《空气中可燃气体爆炸极限测定方法》GB/T 12474-2008 第五节 爆轰 爆轰的发生 装有混合气的长管中,从一端点燃,形成燃烧波(正常的火焰传播); 温度升高,体积膨胀,压缩未燃混合气,产生压缩波,向未燃混合气传播; 不断产生,重叠形成激波。 当激波压力足够高时,能点燃未燃混合气; 当后面的正常火焰传播跟上激波点燃的火焰后,两者全二为一,形成爆轰。 第五节 爆轰 爆轰形成条件 初始正常火焰传播能形成压缩扰动; 管子要足够长或自由空间的预混气体积足够大; 可燃气浓度要处于爆轰极限范围内; 管子直径要大于爆轰的临界直径。 爆轰波的波速和压力 传播速度快 第六节 气体爆炸的预防 严格控制火源 明火、电火花、静电、撞击、…… 防止预混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