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经论湿述要.pdf

  1.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内经论湿述要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内经》论“湿刀述要 孙天福 河南中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心脏中心 湿虽为重浊有形之邪,然其形无定体,积而为水,聚而成饮,凝则为痰,化生百病, 四肢百骸,脏腑经络,上下内外,无处不到,加之又常与风、寒、暑、燥、火相兼为患, 六淫之中,其伤人最广。故而湿邪在中医病因病机学说中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早在《黄 帝内经》中,对湿邪的认识就已非常深入,把湿邪对人体的影响有机地贯穿到了生理、 病理、诊断、预防、治疗的各个方面,较系统地提出了一整套湿邪致病学说,从而为湿 病的研究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有鉴于此,本文对《内经》论湿内容进行了初步的整 理、分析,以冀加深对中医学有关湿的理论认识,有助于今后指导临床。 1、湿邪的形成.一外感与内生 《内经》从湿邪的形成来源划分,将湿邪分为外感和内生两大类。 1.1外感 《内经》认为外感湿邪的产生或因久居低下卑湿之地;或长期水上作业;或雾露浸 渍;或天阴多雨,空气潮湿;或突遭雨水浇淋,湿衣贴肤,导致周围环境的湿气太多, 在人体正气不足的情况下,就会乘机侵入人体内而造成湿病。 ①地之湿气:《灵枢·九宫八风》日:“犯其雨湿之地,则为痿’’。《素问·痿论》亦 云:“有渐于湿,以水为事,若有所备,居处相湿,肌肉濡渍,痹而不仁,发为肉痿。故 下经日:肉痿,得之湿地也。由生活环境太过潮湿所致。 ②天之湿气:《素问·五常政大论》日:“敦阜(土运太过,是谓敦阜)之纪,大雨 时行i湿气乃用,燥政乃辟。《素问·气交变大论》日;“岁土太过,雨湿流行。”《素问·六 元正纪大论》日:“太阳司天之政,寒湿之持于气交,民病寒湿发。”由气候变化,雨湿 盛行所致。 《内经》以降,历代医家对外感湿邪的产生,多从上述之论。虽然现代医学认为, 在湿邪侵袭人体的同时,由湿邪而滋生的微生物也对人体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但就 当时情况而言,《内经》对湿邪的阐述基本上涵盖了外感湿邪可能发生的范围,因而对后 世医家产生了广泛的临床指导作用。同时,由原文我们也可以看出,《内经》十分注重自 然气候的变化对人体产生的影响,其中蕴含了深刻的系统医学及医疗气象学的思想,而 对于西方医学,直到近代,才开始重视这一观点并上升到理论,可见,《内经》对于病因 的认识具有超前的思维和开阔的视野,对此我们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的深入研究。 1.2内生 脾喜燥而恶湿,主运化水谷,饮食失调则损伤脾脏,使脾不能正常运化水谷,导致 津液停滞而为湿邪,湿病的这一发病途径有别于外感湿邪,湿邪的来源不是由外侵入, 而是由身体内部产生,而后阻滞经络、气机、蒙蔽脏腑清窍而为病。《内经》认为湿邪除 了外感以外,尚可由体内产生,尤其是注意到不良的饮食习惯也可产生湿邪,这在当时 来说是非常难能可贵的。 ①恣食肥甘,伤脾生湿:《素问·奇病论》提出以具有醒脾化湿作用的佩兰治疗脾湿 中满的“脾瘅”病时说:“此人必数食甘美而多肥,肥者令内热,甘者令人中满,故其气 上溢……治之以兰,除陈气也。这说明《内经》早已认识到“数食甘美而多肥者”易生 259. 中华中医药学会第三次血栓病学术会议论文汇编 湿。历代医家也代有此论。这是因为肥甘的食物,性质滋腻,不易为脾胃所消化,反易 妨碍脾胃的运化,产生湿邪。 在现代社会,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和饮食结构的改变,过食肥甘厚味之人 日多,相继有对广州等几个沿海城市进行临床调查,发现喜食海鲜者湿证患病率较清淡 饮食者为高,因此,《内经》的这一认识即使到今天,也有现实的指导意义。 ②脾失健运,水聚为湿:我们知道,内生湿邪的产生,主要是由肺、脾、肾三脏的 水液代谢失调引起的,但《内经》就此明确指出:五脏之中,脾胃与湿病关系最为密切。 正如《素问·至真要大论》所说:“诸湿肿满,皆属于脾。”脾为土脏,恶湿而喜燥,当 某些原因损及脾脏,使其运化功能减弱,水津不能运行三焦,布散周身,因而会出现诸 湿肿满的状况。后世医家经过临床的不断验证,也已深刻认识到这一观点的正确性。 2、湿邪的性质 2.1起病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