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平双和锥双螺杆调整及验收方法.doc

  1.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平双和锥双螺杆调整及验收方法

附件一: 螺杆、螺筒修复技术标准 1.修复工艺要求 1.1螺杆修复工艺 ⑴ 磨除表面喷钼层 ⑵ 喷焊司太立Deioro60镍基合金,镀层厚度根据实际磨损量定 ⑶ 螺棱粗铣,消应力处理(580~600℃高温回火) ⑷ 精铣加工 ⑸ 抛光,磨外圆,消应力处理(580~600℃高温回火) ⑹表面渗氮处理(渗氮温度550℃左右,氮化时间6天,氮化深度0.5-0.8mm),硬度达到HV860-920,脆性1级 ⑺ 精磨、抛光至图纸尺寸,表面粗糙度达到0.08μm 2、螺筒修复工艺 ⑴ 喷焊司太立Deioro60镍基合金,镀层厚度根据实际磨损量定 ⑵ 半精加工,消应力处理(580~600℃高温回火) ⑶ 精加工,珩磨内孔,内表面光洁度达到0.08μm, ⑷ 加工外部尺寸(铣下料口、排气口、支撑、铣椭圆、钻孔攻丝等) ⑸表面渗氮处理(渗氮温度550℃左右,氮化时间6天,氮化深度0.5~0.8mm),硬度达到HV940-1100,脆性≤2级; ⑹ 内孔精磨至尺寸,内孔尺寸根据螺杆外径定表面粗糙度达到0.08μm 2.验收依据 《螺杆、螺筒加工制作技术文本》 《螺杆、螺筒加工图纸》 异向双螺杆塑料挤出机 JB/T6492-2001 锥形双螺杆塑料挤出机 JB/T7267-2004 塑料机械用螺杆产品质量分等 JB/T53125-94 塑料机械用机筒产品质量分等 JB/T53126-94 3.验收流程 3.1技术资料验收 核对螺杆、螺筒随机技术资料: a.焊材质保书 b.螺杆图纸(经双方签字确认) c.出厂检验报告 (出厂检验报告含加工尺寸精度,调质硬度,氮化硬度、脆性、深度,表面粗糙度、金相分析、探伤报告) 3.2外观验收 3.2.1检查螺杆、螺筒外观有无加工缺陷、变形、剥落、裂纹、毛刺等异常情况。 3.2.2检查螺筒各部位安装螺孔内螺纹是否完好。 3.2.3检查螺杆外表面和螺筒内壁表面光洁度,是否存在加工缺陷和纹路,表面粗糙度应达到0.08μm。 3.2.4检查螺杆螺棱表面合金层有无收缩纹路,与基体结合情况。 3.2.5根据加工图纸标注尺寸检验螺杆长度及外径、螺棱宽度、各段头数和导程、螺筒内外径、中心距、法兰及子口、安装螺孔等加工尺寸。 3.2.6根据加工图纸并结合现场设备检查螺杆花键、螺筒安装螺孔、连接法兰及子口等安装定位尺寸和结合面的平整度。 3.3装机调试 3.3.1螺筒装配过程中要检查调整其轴线与齿轮箱的中心高度和平行度。 3.3.2螺杆间隙调整: 3.3.2.1工具准备:一套磁性表座百分表(0-5mm量程)、塞尺、外径千分尺(0-25mm量程)、铜棒和相应规格的垫片若干(0.1-1mm厚度)。 3.3.2.2锥形双螺杆调整方法: a分别将单根螺杆放入螺筒内,恢复螺筒与齿轮箱的连接,装好螺杆与齿轮箱输出轴的联轴器并将螺杆向后推到极限位置。 b以螺筒头部连接法兰平面为基准,定位磁性表座,将百分表顶针抵在螺杆头部端点并调零。 c用铜棒向前撬动螺杆,测量螺杆由后向前的窜动量。 d保证单根螺杆在螺筒内的轴向窜动量在4-4.5mm范围内,如有必要通过在螺杆尾部加减垫片进行调整。 e将两根螺杆同时放入螺筒内,恢复螺筒与齿轮箱的连接,装好螺杆与齿轮箱输出轴的联轴器并将螺杆向后推到极限位置。 f将百分表顶针抵在一根螺杆头部端点并调零,保证另一根螺杆不动,用铜棒向前撬动测量的螺杆,记录测得的螺杆向前窜动量,轴向综合间隙应在1.2-1.5mm之间。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反复测量,。 g以相同的方法测量另一根螺杆向前的窜动量。通过加减两根螺杆尾部的垫片,确保两根螺杆分别向前的窜动量之差在0.1mm以内。 h上述调整结束后,将两根螺杆向后推到极限位置,用塞尺复核螺杆头部与螺筒之间的径向间隙,保证径向间隙在0.3-0.4mm(综合间隙,单边为1/2)。 3.3.2.2平行双螺杆调整方法: a将两根螺杆同时放入螺筒内,恢复螺筒与齿轮箱的连接,装好螺杆与齿轮箱输出轴的联轴器并将螺杆向后推到极限位置,螺杆头部螺棱端面应在螺筒端面以内,一般在3mm左右。 b将百分表顶针抵在一根螺杆头部端点并调零,保证另一根螺杆不动,用铜棒向前撬动测量的螺杆,记录测得的螺杆向前窜动量,轴向综合间隙应在1.2-1.5mm之间。为保证测量数据的准确性,需反复测量。 c以相同的方法测量另一根螺杆向前的窜动量。通过加减两根螺杆尾部的垫片,确保两根螺杆向前的窜动量之差在0.1mm以内。 d上述调整结束后,将两根螺杆向后推到极限位置,用塞尺复核螺杆头部与螺筒之间的径向间隙,径向间隙应在0.3-0.4mm(综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wnqwwy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7014141164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