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档案文献编纂
24 ·问题研究· 《山西档案》 年第 期
2008 3
文章编号: ( )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 关键词:文化,古代,档案文献,编纂
■ 1005-9652200803-0024-03 G273.5 A
“ ”( )
■CompilationofAncientArchivalDocumentsunderViewofCulture WANGHui
: , , , 收稿日期:
■Keywordscultureancientarchivaldocumentscompilation ■ 2008-04-08
“文化”视野下的古代档案文献编纂
王 辉
(南昌大学人文学院历史系,江西 南昌 )
330031
的文献典籍。中国古代出现了许多光辉灿烂的档案文
一、“文化”与古代档案文献编纂
献,同时也出现了许多光彩熠熠的编纂大家。他们在毕
(一)古代“文化”的理解 生的编纂实践中,形成了自己的编纂风格,他们的编纂
中国古籍中(主要指儒家经典)的“文化”,是指诗 思想始终贯穿了中华道统文化的主线。道统思想是指
书礼乐、政治制度、道德伦序,以及成为礼俗的一整套 在中国文化史上客观存在的、以儒学道统论及其发展
观念和习俗。古人还往往把“文化”指作封建王朝所施 演变为主要线索、吸取容纳了中国文化各家各派思想
行的文治教化的总和。 而形成的。
古代文化是指礼乐制度的文治和迁善的教化。 档案文献编纂活动,是在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
《易经》中说:“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 等大背景下进行的。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社会制
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唐代孔颖达将其解释为:“观 度、不同的统治阶级,对档案文献编纂活动采取不同的
乎人文以化成天下者,言圣人观察人文,则《诗》《书》 政策和控制措施。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规模浩大且
《礼》《乐》之谓,当法此教,而化成天下也。”按孔颖达的 沿袭不衰,不仅成为历代统治者治国方略的重要组成
解释,“人文化成”即以儒家传统典籍为依据,来教化人 部分,而且形成了中国数千年历史发展进程中独特的
民形成良好的风俗习惯。汉代许慎的《说文解字》有: 人文景观。作为历代统治者治国方略,档案文献编纂蕴
“文,错画也,修饰也;化,教行也,变也。”汉代刘向的 含着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即通过讲求和推行文治,倡导
《说苑》第一次把“文化”连用:“凡武之兴,谓不服也;文 稽古右文,来统一思想、维系人心、巩固统治;作为一项
化不改,然后加诛。”晋代束皙《补亡》一诗中写道:“文 学术活动和文化举措,统治者的政治目的并不能完全
化内辑,武功外悠。”以上都指的是“文治和教化”。在我 取代或掩盖档案文献编纂本身所具有的文化价值和长
国,对“文化”概念的这种理解一直保持到清代,文化在 远意义,即保存典籍、传承文化。
中国的语言体系中指的是文治教化,这实际上是与武
二、古代档案文献编纂活动的“文化”剖析
力征服相对应的,它强调的是一种从政治角度对人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