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2课农业概说 - 南一书局
第2章 農業概說 第一節 農業系統 第二節 影響農業區位的要素 第一級產業 第一級產業是指直接取自土地資源的生產活動,其中又以農業為主體。直至目前為止,農業仍是維持人類生存的食物,以及工業原料的主要供應者。 農業投入—產出系統 六國農業人口資料表 農業區位 農業區位是指農業生產因地制宜所呈現的農業景觀分布。影響各地農業類型的投入因素,大致可歸納為自然要素、人文要素與科技要素。 影響農業區位的要素 一 自然要素 氣候 地形 土壤 二 人文要素 歷史文化 市場與交通 政府政策 農民決策 三 科技要素 氣候 熱量、光照、降水等氣候因素影響農業區位極大。不同動植物的生長發育要求不同的氣候條件,因此,一個地區農業的選擇,應充分考慮當地的氣候因素。例如:世界主要的農業活動主要分布在南北緯60度之間,就是受到氣溫(≧10℃)的限制 。 地形 不同的地形區,適宜發展不同的農業。對耕作農業而言,平原地區地勢低平,土層深厚,適宜農耕;陡峭的山坡地則不利機械化耕作,且易發生土壤侵蝕。據估計,坡度若超過 15°,就難用大型機械耕作;坡度超過30°,則無法進行有效率的耕作。山地地區氣溫、降水、植被等自然條件呈垂直分布,使農業活動也隨海拔高度而有所不同。 坡度對耕作農業的影響 海拔高度對耕作農業的影響 土壤 土壤是作物生長的基礎,酸、鹼太強、不透水、多孔隙的土壤,都對農作物不利。 石灰岩地區的土壤,透水性強,土層較薄,且因地表缺乏水系,植被較為稀疏,農業潛力大減。 河流沉積的沖積土、冰河侵蝕或風積造成的黃土,含有豐富的礦物質,且透水性佳,適合農作物生長。 歷史文化 飲食與耕作習慣等文化因素,會影響農業活動的決策。如紐澳地區,因承襲西方文化在飲食上趨向於肉食的習慣,混合農業、放牧業、酪農業成為農牧經營的主要類型。 美國加州一帶,早期為西班牙人的殖民地,承襲地中海型農業的特色,成為著名蔬果產地。 市場與交通 交通的連結愈好,農業系統的運作效率愈高。然而交通對農業的重要性,因產品種類而異。 易腐或具時效性的農產品,如蔬菜、花卉或鮮乳,需要位在擁有良好的交通網絡或接近市場的地方。 穀物種植或放牧等產業,則可距離消費市場較遠。 農業區位論 十九世紀時,德國人邱念( J.H.von Thunen )就以其經營農場的心得,提出「農業區位論」,認為當假設交通為純收益(扣除生產成本)的唯一考慮因素時,造成距離市場近的農業土地,因利潤較高,經營會較集約,而距離巿場愈遠,農業的經營就愈粗放。 邱念的農業土地利用模式圖 政府政策 政府政策會直接或間接影響農民的農業系統選擇。 各國政府會以設置農業改良場、農產品保證收購價格,以及特定農產品的進口保護等政策,所以有些農民只種植政府指定的作物。 農民決策 個人的經驗、態度及思考方法會影響人們的選擇,因此,在同樣的環境與限制下,農民的決定仍會產生差異。 科技要素 生產技術 運輸技術 育種與基因改造科技 育種與基因改造(genetically modified)科技,使日本的稻作延伸到北海道,加拿大的春麥向北擴展,亦使臺灣在1977至1997年間成為溫帶作物──蘆筍的全球最大外銷栽培區。 綠色革命效應圖 灌溉技術 灌溉技術化荒漠為良田,中亞沙漠在1960年代成為重要的棉產區,而以色列高效的滴灌科技,自1951~1990年更節省了35%的灌溉用水。 以色列的滴灌 水分對農業的影響 地形對農業的影響 運輸技術 運輸和倉儲技術的革新則大幅降低運輸成本,亦引起農業區位的變化。 荷蘭所產的鮮花,可空運銷售世界各國。 臺灣在中山高速公路完成後,在遠離南北兩大都會區的田尾和西螺分別發展花卉和蔬菜的專業區。 科技引用帶來的負面影響 開發中國家的綠色革命: 1.肥料、農藥、灌溉系統和新品種都需要資本,在開發中國家,有財力來負擔此項支出的人,通常是富有的大地主,因而形成貧者愈貧,富者愈富的社會現象。 2.農機的使用導致農村失業人口增加。 3.耕作頻率增加致使地力快速衰退。 4.化學肥料的大量使用,加速不可更新資源的消耗。 綠色革命的效應:印度南部的變化 * *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生理参数的精神疲劳评价 -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doc
- 生物膜和生物膜系统的概念5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的联系 6.ppt
- 理事长的话 - 中华试验动物学会.doc
- 环境微生物试验.pdf
- 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钢渣粉国家标准 - 钢铁标准网.doc
- 用语解释.doc
- 生物试验安全防护 - 铭传大学.ppt
- 申请编号机构编写 - 江门五邑中医院.doc
- 电子科技大学试验室安全知识测试题 - 电子科技大学国有资产与试验 .doc
- 电化学生物传感器微电极.ppt
- TSTIC 120083-2023 电化学储能电站电池系统数字化运维服务要求.pdf
- 病虫害防治工作总结.pdf
- TSTIC 120085-2023 船舶拖带服务规范.pdf
- 健身安全课件图片最新完整版本.pptx
- (新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下册 第六单元 大单元教学计划.docx
- TSTIC 120081-2023 港口与航道工程施工总承包服务规范.pdf
- THEBQIA 304-2024 型钢智能检测设备设计规范.pdf
- 健身房消防培训课件最新完整版本.pptx
- 广东省深圳市红山中学2024-2025学年高二(下)第一次段考语文试卷(含答案).docx
- 广东省深圳市建文外国语学校两学部2025届高三下学期二模物理试题(含答案).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