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名称块体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及强韧化机理.doc

项目名称块体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及强韧化机理.doc

  1. 1、本文档共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项目名称:块体非晶合金的原子结构与强韧化机理 推荐单位:北京科技大学 项目简介: 块体非晶合金(BMG)具有传统材料无法实现的高比强度、大弹性变形、耐蚀耐磨、优异软磁等优异性能。在航空航天、精密机械、能源化工、信息和生物材料等领域都显示出了重要应用价值。 BMG的优异性能在于其特殊的原子排列结构,但目前人们对这方面的认识还很不清楚。因此,2005年《Science》将玻璃转变和玻璃的结构本质列为人类面临的125个主要科学问题之一。另一方面,BMG以其高强度而引起人们的关注,但受载时又很容易发生非均匀变形而突然脆断,严重限制了它在工程领域的运用。因而如何提高BMG的强韧性成为人们最关心的 为此,我们在863、973、国家自然基金和教育部创新引智计划等项目支持下,利用高分辨电镜和同步辐射等技术、逆蒙特卡罗模拟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AIMD)等方法对BMG原子层次上的堆垛结构进行了深入研究。同时,系统研究了含纳米、微米级晶体相的BMG强化和化问题,发展了一系列新型高性能非晶合金复合材料。该成果创新点如下: 呈壳层状分布原子堆垛不受非晶合金组元种类、原子尺寸以及组元之间的化学作用等因素影响代表了非晶合金结构上的一个普遍特征。 2.通过在BMG中引入形变诱导相变的概念,内生形成了可在形变下产生马氏体相变的晶态增强相,研制出了具有大拉伸塑性和加工硬化能力的BMG复合材料。并发现通过对亚稳母相层错能的调控可以优化复合材料性能,非晶复合材料中的形变诱导相变表现为应变控制的马氏体相变特点,复合材料的加工硬化来源于晶态增强相对于非晶基体应变软化的有效补偿 。该结果被Science发文评述认为:“相变韧塑化非晶复合材料极大的提升了非晶合金的潜在结构应用,并开辟了一个新的科学研究方向”。同时被Nature出版集团-亚洲材料(nature publishing group (npg)-Asia Materials)评述为近期材料领域的研究焦点之一,评述中称“该论文为在其它合金体系中开发大韧塑性非晶合金材料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并对非晶态合金材料的实际工程应用起到极大的促进作用”。 3.揭示了非晶复合材料中非晶基体、不同特征晶态相的竞争机制和组织调控机理,阐明了非晶复合材料组织中稳态及亚稳相生产的热力学和动力学条件,通过合金化、控制凝固改变晶体相的析出趋势、晶格错配度、形核核长大特征,研究了不同特性晶态相、以及不同体积分数、分布状态对非晶复合材料整体力学性能的影响,开发出了组织、性能可控,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大尺寸块体非晶复合材料。 该项目发表学术论文189篇,总引用2902次。在Advanced Materials、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一流期刊发表的8篇代表论文被SCI 引用746次,他引582次,单偏他引最高160次。项目成果被邀请在包括国际块体非晶大会50分钟大会主旨报告在内的国际会议特邀报告20余次。或国家发明专利22项。获国际权威学者在Science、Progress in Materials Science、MaterialsToday等期刊上正面评述10余次。 主要完成人及学术贡献 吕昭平: 提出了总体学术思想和制定了总体研究方案,特别在非晶合金原子层次上的结构973课题创新性地了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解决了长期困扰人们无法对多组元非晶合金结构准确描述的难题,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的多组元合金原子结构从根本澄清了具有高非晶形成能力的多组元合金原子结构在Mg块体非晶合金中,通过合理添加Cu, Y , Zn 元素、严格控制Y与Zn的比例以及凝固条件,成功研制出了长周期结构增韧的Mg 基块体非晶合金基内生复合材料突破了Mg基非晶合金脆性大的瓶颈,为Mg基块体非晶合金的应用打下了坚实基础。 刘雄军: 主要在块体非晶合金的原子堆垛结构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在合金体系的具体设计与选择、实验结果的分析讨论等方面进行了工作。方面的成果都有重要贡献。代表性论文的。 DOI: 10.1002/adma.201000482 出版年: JUL 6 2010 标题: Formation of Cu-Zr-Al bulk metallic glass composites with improved tensile properties作者: Wu, Y (Wu, Y.); Wang, H (Wang, H.); Wu, HH (Wu, H. H.); Zhang, ZY (Zhang, Z. Y.); Hui, XD (Hui, X. D.); Chen, GL (Chen, G. L.); Ma, D (Ma, D.); Wang, XL (Wang, X. L.); Lu, ZP (Lu, Z. P.) 来源出版物: ACTA

文档评论(0)

00625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