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土木工程期刊论文基本写作格式
文章编号:
(按5号字空一行)
双锥型压弯(扭)圆钢管的试验研究
(按5号字空一行)
罗□□1,顾 □2
(1.浙江大学 空间结构研究中心,浙江杭州310027;
2.中建国家游泳中心设计联合体,北京100029)
摘要:双锥型变截面类构件在压弯(扭)复合荷载作用下,受力情况复杂,目前规范尚未给出一套完整的强度、稳定计算公式。本文通过双锥型圆钢管的压弯(扭)载荷试验……
关键词:双锥型圆钢管;变截面;试验研究
中图分类号:TU392.3 TU317.1 文献标识码:A
(按5号字空一行)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of circular steel tubes with tapered ends
subjected to bending, compression and torsion
LUO □□ , GU □
(1.Space Structures Research Center, Zhejiang University, Hangzhou 310027, China;
2.CSCEC National Swimming Center Design Consortium, Beijing 100029, China)
Abstract: The formulas for computing load-bearing capacity and buckling strength of circular steel tube with tapered ends and subjected to bending, axial compression and torsion are not available in current codes 厖
gKeywords: circular steel tube with tapered end; varying cross-section; experimental investigation
1 引言12
双锥型构件是变截面类构件的一种,由两个锥形变截面和一段等截面体组合而成。杆端截面的加强,使其能够比等截面构件承受更大的弯矩。同时,由于锥型体的截面承载力在轴线上的变化曲线与弯矩曲线相似,塑性铰可能出现在锥形段上的任一位置,将使结构具有更大的延性。
空间网络结构的单元构件一般只承受拉(压)力,采用变截面在强度上并没有任何优势,但能提高构件的稳定性能。另外,在目前一些平面刚架及空间刚架的实际应用中,除轴力外,构件还同时承受弯矩和扭矩,并且弯矩可能占有较大的比重。如国家游泳中心“水立方”多面体空间刚架结构中,杆端弯矩100kN·m以上的构件占8%,同时至少有20%以上构件的弯压比值大于1m,并有少量受弯构件不承受轴力,因而采用这种双锥型构件将具有更好的受力,因而采用这种双锥型构件将具有更好的受力性能。
以往,变截面构件通常是指楔形及阶梯状变截面类构件。国内外专家学者也早在20世纪50、60年代便开始对这两类变截面构件进行一系列的研究工作。
肖玲采用结构力学和能量原理相结合的方法,推导了变截面梁的刚度矩阵;叶开沅利用阶梯折算法给出了非均匀变截面梁的稳定和自由振动的一般解;李青宁导出了几种常用变截面杆单元的传递矩阵和传递载常数。
本文对双锥型圆钢管构件进行了压弯(扭)荷载作用下的破坏试验。
2 试验及数值模型
2.1 试件设计
(正文内容5号宋体)
2.2 压弯(扭)同步加载系统
(正文内容5号宋体)
图16 结构顶点侧移曲线
Fig.16 Curves of lateral displacement on top of the structure
表1是两组试件的水平试验极限承载力比较。从表中可以发现,对于塑性铰出现在交界面处的双锥型试件,承载能力的提高可达40%左右。另外,双锥型构件良好的受力性能同样可以通过比较水平荷载-轴向应变曲线加以体现。
表1 试件尺寸及试验结果汇总
Table 1 Specimen geometry and summary of
experimental results
试件
编号 荷载
条件 偏心距
mm 试验结果
kN 有限元结果/kN 不考虑
附加偏心距 考虑
附加偏心距 1 轴心受压 0 1910 1846 - 2 单向压弯 180 2095 2073 1853 3 单向压弯 40 3080 3270 3006 4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