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闻史(蒋勇).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新闻史 夏商周时期的木铎:中国古代传播活动中的一种特殊的媒介,据说早在夏商周时期,就普经有这样一种被称为遒人的政府官员,摇动木铎,巡行于各地,既以宣达政令,又进行必要的采风。这些都与新闻的发布和采集活动相似,前人因此一度把木铎当作新闻事业的象征。 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布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主要传播媒介是布告和露布。布告就是《三国志》和《三国会要》中所经常提到的用以“布告天下”的那种政府文告,内容主要是皇帝的诏书和各级政府颁布的行政法令,在固定地点悬挂或张贴。 备注:露布是一种流动的方式“露而宣布欲四方速知”的传播载体,主要用帛,也有用木板的,因此也被称为露板,主要用于军事方面,特别用来传播战争胜利的消息。有时候露布也被用来发布政治性的檄文,用来声张和炫耀自己,打击和声讨对方。 唐代进奏院状 机构:唐代经由进奏官传发给各藩镇、用来介绍朝廷政事动态和各项消息的书面报告,是最早的官报的雏形,在当时并没有固定的名称,“进奏院状”是其中一种叫法。随着藩镇势力的发展,各节度使纷纷在首都设立办事机构,称为邸或进奏院,进奏院的负责人称为邸官或进奏官。 内容:皇帝的起居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其他军事政治的重要信息。 特点:不定期地由派驻首都的进奏院向地方传发,其读者主要是地方的藩镇和诸道长官;在行文上保留有某种官文书的痕迹,但不同于一般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官方信息往往早于正式的官文书;它所提供的信息绝大多数属于朝廷的政事活动,有的和收阅者有直接关系,有的并无直接关系;它所提供的信息,由进奏官自行采集筛选,侧重长官关心的信息,进奏院状具有一定的报纸性质,它是一种在当时的政府机构内部发行和传递的官报,是一种原始状态的报纸。 唐代开元杂报:见于唐代人孙樵《经纬集》卷三《读开元杂报》一文,“开元杂报”是孙樵为行文方便而随意加的称呼,现已无存。“开元杂报”记述的是唐朝开元年十二年到二十三年的事,主要是皇帝与大臣的一些活动。它没有正式名称,也没有固定的刊期和报头,不是印刷品。“开元杂报”的存在说明中国开始有报纸的时间不会晚于唐玄宗开元年间。为我国唐代进奏院状提供了重要旁证。 唐代敦煌进奏院状:唐僖宗时期,由驻地在沙州的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派驻朝廷的进奏官发回沙州的进奏院状。因为沙州在今敦煌地区,两份进奏院状均属敦煌文物,所以称作“敦煌进奏院状”,现藏于英国伦敦不列颠图书馆和法国巴黎国立图书馆,这两份进奏院状主要记述了归义军使节在朝廷的活动,没有报头,由进奏官自行采集各种信息直接发给他们的主官。“敦煌进奏院状”是世界上现存的年代最早的原生态报纸,对于研究古代报纸和早期新闻的传发具有重要的意义。 宋代邸报:邸报出现于宋朝,是在封建政府中枢部门统一管理下发行的官报。 机构:宋代设置了都进奏院,对各进奏院的业务活动实行统一管理。进奏官一般由地方官委派,但由中央政府统一领导。 发报制度:先是由各地进奏官自行采集编发,后来发报工作仍由各地进奏官自行负责,但稿件的采编、整理、审定等环节则逐步由中枢部门接管。 内容:皇帝的活动;诏旨;官吏任免;臣僚章奏;战报;刑罚; 特点:不像唐代那样只是一种进奏官向自己的主官报告新闻的新闻信,而是一种在统一管理下,按一定制度,一式多份地发往各地的中央一级的官报,它已经完全从官文书中分离了出来,成为一种官方的新闻传播工具,信息量和时效性都有所提高;读者逐渐扩展到中央和地方的各级官员和士大夫知识分子;定期连续发行,已有一部分采用了雕版印刷;邸报发出后允许传抄、复制和发售。 宋代“定本”制度:宋代为了加强“邸报”传报活动的管理,使有关限制传报的禁令得到贯彻而实行的一种制度。“定本”指经官方审定的邸报样本,进奏官们必须根据这一样本发报,不得超过范围。“定本”制度起始于宋真宗咸平二年,沿至宋末,神宗和高宗曾两度取消,都在不久后恢复。定本制度加强了当局对“邸报”的控制,迫使进奏官们只能按照当局允许发布的内容进行传报活动,使“邸报”能够更好地贯彻皇帝和当权派宰相辅们的意图,为巩固他们的统治秩序服务。 备注:所谓“定本”指的是根据进奏官采集来的各种发报材料,经本院监察官编好送请枢密院审查后产生的“邸报”样本。 宋代“小报”:中国历史上最早出现的非官方报纸,无报头和固定名称。“小报”是一种以刊载新闻和时事政治材料为主的不定期的民办报纸,始于北宋,盛于南宋。发行人是邸吏、使臣,在政府机关工作的中下级官员和从事书籍印售工作的“书肆之家”。其主要内容是官吏的任免消息、皇帝诏令和大臣的章奏等时政消息。信息灵通、时效性强,多为尚未公开的朝廷机事。读者广泛,有京官和地方官,士大夫知识分子和社会关心政事的人士。有手写和印刷两种。小报的出版为读者提供了官报禁载和不载的新闻文件,满足了社会对朝政信息的需求,成为邸报的重要补充,但是小报触犯了封建统治者的议论

文档评论(0)

masterchief216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114101340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