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旭宇艺术随谈教程.PDF

  1. 1、本文档共7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旭宇艺术随谈 第一辑 兰亭论道 人问:你是诗人?是书法家?是社会活动组织者? 答曰:艺术是我的外在表现,当然也是内心感受。我的根在老子的道说,在 释的佛说,也有部分在圣人的儒说,但是不多——这就是我为人的本体。 ——旭宇 《兰亭序》当非一稿而成 ——《兰亭序》论道兼及“之”字写法考 我对《兰亭序》别有识断,以为此作当非一稿而成,应是先草有一稿,后 对草稿初步梳理复写而成遂有今之流行摹本。 自幼习书,最神往者当推《兰亭序》。今回首既往,颇多感慨。数年前, 一次偶然机缘,得与沈鹏先生论道《兰亭》,余味深长。 沈鹏先生是当代书法大家,字写得极好,特别是他的草书,应能展现当代 草书创作的时代风采神韵,且先生还长于书法理论,有诸多令人深思的建言。那 次谈起《兰亭序》,沈老兴致极好,畅言 《兰亭》之美和书圣之才,以为羲之才 情俊迈,即兴挥洒而成千古佳作,世人不可追矣。云云。 沈鹏老的宏论固然高妙,却未能得到我的称是。因为积久成见,我对《兰 亭序》别有识断,以为此作当非一稿而成,应是先草有一稿,后对草稿初步梳理 复写而成遂有今之流行摹本。我秉持异议的理由是,以《兰亭序》作为序文的文 字内容及作为书法的笔法表现之间,明显地超越了初次认识事物时的思维反映上 的陌生性,而清晰地显现了思维进入认识较高阶段时的理性特征,这于其中二十 个“之”字个个写法不同,及书写中对文词的增补涂改处可初见端倪。于此大致 可知右军作此书时的匠心经营之处,也唯书圣才智过人,故匠心处亦表现出无意 之态,世人多不深察因而时有惑之。 沈老很有风度地听完我的表述后,默语而不置可否。我也再度追踪自己的心 路历程,考量半个世纪的墨海旅程中对引领者的书圣书法艺术的认知感情。 十七岁初见《兰亭序》,宝爱有加,为案头必备法帖;数度临摹,研其理, 习其妙,揣其趣,以张扬思想,滋润心灵。我与它应是有缘的。 我对书圣是常怀高山仰止之心,对书圣传世名作《兰亭序》更是宝爱有加, 为案头必备法帖,临池之余,便取来品读,研其理,习其妙,揣其趣,以张扬思 想,滋润心灵,补充或丰富情感的缺失,排除感知或领悟中的困惑,间有为道法 所掳之时,便类近于庄周梦蝶,生发与书圣化入化出以共滥觞的感觉。弗洛伊德 的艺术心理分析中有“白日梦”一说,那种非现实的存在其实就是一种遐想,是 艺术感知、艺术认识、艺术想象、艺术追求的妙境与极致。其实并非仅艺术家如 此,这是一种普遍的社会生活现象和社会心理状态。安徒生笔下的那个卖火柴的 小女孩在冻饿待毙中对圣诞夜美丽景象的憧憬,红军战士爬雪山、过草地时对胜 利后生活的想象与期待,其实都具有类似品格,体现了人类共有的精神存在方式, 只是各有不同表征而已。对文人来说,这种个性表征还包括有认识方式与实践方 式的区别,即知识的链接。现代教育学讲引导,那或许是对的。不过,我相信自 己与《兰亭序》该是有缘的。初有记忆时,以耕为主兼通文墨的父亲就对我说, 古时有本《兰亭序》,那字写得最好,可称上天下第一。六岁时,跟村里一个前 清老秀才学写毛笔字,那老人帖学功力很深,文气十足,现在想来他与二王一脉 是相通的。十七岁时到玉田师范读书,在学校图书馆第一次见到《兰亭序》,惊 奇,兴奋,为其神来之笔感动。这个时期,数次临写《兰亭序》。两年后师范毕 业,乃留校任语文和书法教员,再后又是大学读书,投笔从戎,卸甲归艺,一路 走来与王字结缘。1997年的盛夏,再次通临《兰亭序》。对我来说,临帖虽说要 求得形似的效果,但决不局限于笔画特征的切近或类同,而是努力求神索意,由 形近、形同而达于神似、神出;再由把握神似、神出而求其形在、形正,如此反 复临写,目的在于体察、把握书圣书写——创作《兰亭序》时其作为社会人的普 遍精神状态和作为书法家的审美精神表现,甚至还包括特定情景下的心理活动与 心理特征。书法学习中讲究“悟”,注重悟道。但有时把“悟”解为“顿悟”,即 忽然开窍。这当然是对的,但不能简单化,不能只解为灵机一动或小聪明,它应 该是一种深刻的认识,也是一种积极的、自觉的艺术认识和艺术实践活动。这种 活动的目的,在我则是不仅要认识《兰亭序》字有什么特征,而且要达于特征何 以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6031115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