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章
1.按井筒(硐)形式
(1)立井 (2)斜井 (3)平硐 (4)综合
图2-1-1 按井筒(硐)形式分类
2.按开采水平的数目
(1)单水平开拓 (2)多水平开拓
3.按开采准备方式
(1)上山式:开采水平仅采上山阶段
(2)上下山式:开采水平分别开采上山阶段及上山阶段
(3)混合式:上山式和上下山式同时使用。
4.按开采水平大巷布置方式
(1)分层大巷:每个煤层分别设一条大巷
(2)集中大巷:所有煤层共用一条大巷
(3)分组集中大巷:分煤组设置大巷
图2-1-2 开拓方式分类
5.举例:
(1)单水平上下山开拓:用在倾角较小(16°),斜长不大的情况
演示: (单水平上下山平面图)(单水平上下山立面图)(多水平上山);(多水平上下山);
演示:(多水平混合)
1、井田开拓解决的问题
(1)确定井筒形式、数目及位置,合理选择井筒及工业场地的位置;
(2)确定开采水平的数目和位置;
(3)布置主要运输大巷布置方式及井底车场形式;
(4)确定矿井的开采程序,做好水平接替;
(5)确定井筒延伸方式、深部开拓等。
2、基本原则
(1)必须贯彻国家有关煤矿安全生产的规定,创造安全、良好的生产条件;
(2)合理开发资源,减少资源损失;
(3)符合国家产业政策,多出煤、早出煤、出好煤、为建设高产高效、安全生产矿井创造条件;
(4)合理集中开拓布署,简化生产系统,避免生产分散;减少工程量,降低投资,减少建工工期;
(5)适应当前生产、技术、装备水平,并为新技术机械化、自动化的推广创条件;
(6)考虑煤质、煤种及其他有益矿产的综合利用,提高资源的综合利用率。
四、我国煤矿井田开拓的发展方向
1、生产集中化:一矿一井(区)一面或二面,系统高度集中,简单可靠。
2、矿井大型化:
生产能力加大:1977年,平均53万t/a,1995年:78万t/a;
相应的采区尺寸加大水平垂高加大:由50年代的60m加大到现在约200m
3、运输连续化:煤炭运输:胶带;辅助运输:卡轨车、齿轨车、单轨吊等。
第二节 立井开拓
立井开拓——主、副井均为立井的开拓方式。
一、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
煤层:M1、M5,埋藏深,表土厚、缓倾斜煤层。底板 - 奥灰岩
1、井田内划分:两个阶段:-260m,-400m,两个开采水平: -260m,-400m,每阶段布置4个采区。
2、巷道布置
如图2-2-1 所示。
3、井巷掘进顺序(学生分析)。原则:尽快沟通风路;采用平行作业。
4、生产系统
采煤系统——采煤工作面出煤经区段运输平巷、区段石门、区段溜煤眼、采区运输上山、采区煤仓,在运输大巷装车,电机车牵引载煤列车至井底车场卸载后,由主井内安装的箕斗将原煤提至地面。
排矸系统——掘进巷道所出之矸石,则用矿车装运至井底车场,由副井内安装的罐笼提至地面。
运料系统——井下所需之物料、设备,由矿车 (或材料车、平板车)装载,经副井罐笼下放至井底车场,由电机车拉至采区,转运至使用地点。
通风系统——矿井通风采用中央分列式(中央边界式),由副井进入的新鲜风流,经井底车场、主要运输大巷、采区车场、采区上山、区段石门、区段运输平巷,清洗采煤工作面后的污风经区段回风平巷、区段回风石门、采区上山至总回风道,再经回风石门,由边界风井排出地面。
排水系统——井下涌水经大巷水沟流人井底车场水仓,利用水泵房的水泵,经副井井筒的管道排至地面。
5、开采顺序
沿煤层走向:采区前进式,区内后退式;沿倾斜方向:阶段下行式;区段下行式;
煤层间:下行式。
水平接续:一水平生产减产时,二水平准备延深
图2-2-1 立井多水平上山式开拓
二、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开拓(带区式准备)
条件:煤层:M1为厚煤层、( ( 12(,埋藏深,表土厚。
井田内划分:两个阶段,一个开采水平,阶段内划分成带区。
1、井巷布置及开掘顺序:见图2-2-2。
图2-2-2 立井单水平上下山式开拓(带区式准备)示意图
2、生产系统:运输系统、通风系统
图2-2-3 生产系统示意图
一般带区式布置多采用对拉工作面:两个工作面共有一条运输平巷(斜巷),两个工作面中的煤相向运输。
3、本示例优缺点、存在问题及适用范围
优点:巷道布置及生产系统简单,运输环节少,通风线路短并有建井速度块、投产早。
缺点:是上山阶段的分带回风是下行风,应采取措施,防止瓦斯积聚。
问题*:箕斗井兼作回风井,装卸装置必须密闭,漏风率不能超15%;箕斗提升井兼作井风井,风速不得超过6m/s,且应采取降尘措施(目前国内较少采用)。
适用:煤层倾角小于12°,地质构造简单,煤层埋藏较深的矿井。
三、立井井筒装备
1、数目:立井开拓时,一般装备两(三)个井筒(有时设回风井)。
2、断面:井筒断面根据提升容器、井筒装备及通风要求而定。
3、装备:
大中型煤矿:主井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