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救荒活民书》正文.PDFVIP

  1. 1、本文档被系统程序自动判定探测到侵权嫌疑,本站暂时做下架处理。
  2. 2、如果您确认为侵权,可联系本站左侧在线QQ客服请求删除。我们会保证在24小时内做出处理,应急电话:400-050-0827。
  3. 3、此文档由网友上传,因疑似侵权的原因,本站不提供该文档下载,只提供部分内容试读。如果您是出版社/作者,看到后可认领文档,您也可以联系本站进行批量认领。
查看更多
一、《救荒活民书》正文

報告人:姚政志 報告日期:2009年 11月28 日 卷 目:(宋)董煟,《救荒活民書》,卷2 ,「義倉」。 一、《救荒活民書》正文 義倉 煟1 曰:義倉,民間儲蓄以備水旱者也。一遇凶歉,直當給以還民,豈可吝而不發,發而 遽有德色2 3 4 5 哉?謹按:隋開皇五年 ,長孫平建言:「諸州立社倉于當社,委社司執帳檢校, 6 7 每年收積,遇歲不熟則均給之」。唐貞觀初,尚書左丞戴胄上言:「隋開皇置天下社倉, 8 終文皇,得無飢」。太宗曰:「為百姓先作儲貯,以備凶年,亦非橫斂,宜下有司具為,  標校版本:(宋董煟,《救荒活民書》) 臺北:藝文印書館,( 1966 ,景印珠叢別錄本) ,卷2 。對照版本: (元張光大,《救荒活民類要》) (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 ,景印北京圖書館藏明刻本) ,不分卷。 對照文點校凡例:灰底字者為《救荒活民書》中有,而《救荒活民類要》中者無;方框字為《救荒活 民類要》與《救荒活民書》不同者。 1 董煟,字秀興,一作繼興,自號南隱,或作尚隱,德興人。紹熙四年 (1193)進士。其言因嚮慕富弼(1004-1083) 濟河朔飢民,活五十餘萬,故有志於活民,編《救荒活民書》三卷,上呈皇帝。其上卷,考古以證今; 中卷,條陳今日救荒之策;下卷,備述宋朝名臣賢士斷議論施行,可鑑、可戒、可為矜式者,以備緩 急觀覽。四庫館臣評其書,雖「不能遠考本原」,只撮宋代史志之大要,「不過得十之二三」,但於 當時利弊,言之頗詳,實可補史書之缺,可為「史氏拾遺」,「猶古書中之有裨實用者也。」 2 遽:遂、就。德色:自以為對人有恩德而表現出來的神色。《漢書.賈誼傳》:「故秦人家富,子壯 則出分;家貧,子壯則出贅。借父耰鉏,慮有德色。」顏師古注:「言以耰及鉏借與其父,而容色自 矜為恩德也。」( 《漢語大詞典》電子版) 3 隋文帝開皇五年為公元585年。 4 長孫平,字處均,卒於文帝仁壽年間(601-605) 。據《隋書.列傳.長孫平》載,長孫平早在開皇三年 (583)即已奏請設立「義倉」,勒令諸州刺史、縣令「以勤農積穀為務」。文帝甚為接納,但未正式設 倉。據《隋書.食貨志》載,開皇五年五月,長孫平再奏,義倉之運行制度始現。《通典》所錄之文 字與《隋書.食貨志》同。又,按《冊府元龜》載,隋開皇三年於陝州置「常平倉」,京師置「常平 監」;開皇五年五月,始依長孫平提出之意見與設計,詔置「義倉」。蓋隋「義倉」之制,殆出於開 皇五年無疑。 ( 《冊府元龜》,卷502 ,23b-24a ,《文淵閣四庫全書》電子版) 5 社司:主管社倉儲糧之官吏。《隋書.食貨志》:「收穫之日,隨其所得,勸課出粟及麥,於當社造 倉窖貯之,即委社司,執帳檢校,每年收積,勿使損敗。」 ( 《漢語大詞典》) 6 據《舊唐書》載,是年應為貞觀二年(628) 。見《舊唐書.本紀》,卷2 ,頁33 。《通典》無記載年分, 《冊府元龜》與《舊唐書》所記者同。 7 戴胄 ( ?-633) ,字玄胤,相州安陽人。《舊唐書》載其建言為:「水旱凶災,前聖之所不免。國無九年 儲蓄,禮經之所明誡。今喪亂已後,戶口凋殘,每歲納租,未實倉廩。隨即出給,纔供當年,若有凶 災,將何賑卹?故隋開皇立制,天下之人,節級輸粟,名為社倉,終文皇代,得無饑饉。及大業中年, 國用不足,並取社倉之物以充官費,故至末塗,無以支給。今請自王公已下,爰及眾庶,計所墾田稼 穡頃畝,每至秋熟,準其見苗以理勸課,盡令出粟。稻麥之鄉,亦同此稅,各納所在,立為義倉。」 太宗從其議。以其家貧,賚錢十萬。( 《舊唐書.列傳》,卷70 ,頁2533) 8 具:備辦;准備。《儀禮.特牲饋食禮》:「主人及賓兄弟群執事,即位於門外,如初,宗人告有司

文档评论(0)

ldj215323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