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不,我不在数学课堂运用数学史。为什麽
“不,我不在數學課堂運用數學史。為什麼?”
蕭文強
香港大學數學系
1 .引言
一九九八年四月,在法國南部小鎮 Luminy 召開了第十屆國際數學教學委員會
專題研究(10th ICMI Study )的工作會議,主題是“數學史在數學教育的作用” 。
在會上我作了一個講演 ,當中我列舉了十三項理由,說明為什麼教師在課堂上對運用
數學史有所遲疑,甚且決定不採用。提出這些理由時 ,我是故意唱反調。往後幾年,
我把理由加至十五項,其後再增至十六項 :最後一項是從數學教育學者的角度提出,
前十五項則從教師角度著眼 。我多次與現職教師及準教師討論這十六項理由,搜集他
們的意見 。隨著時間過去並經過多次與教師們談話,我愈來愈明白到不能老是停留在
一個表面是唱反調,心底裡卻是一個熱心支持 HPM (History and Pedagogy of
Mathematics ,數學史與數學教學)的人 。要是這樣,每當遇到挑戰時,便會馬上進
行反擊 ,為 HPM 作辯護 。我們不應該心存先入為主的成見,而應該真正走進教師群
中,以開放的態度,聆聽他們細說課堂的經歷。
為了更生動地表達這十六項理由,我用問題或感嘆句形式把它們寫出來,就像
是發自教師的內心 。細心思考這些理由是一項非常有益的活動,能幫助我們看得更清
楚 ,做得更好;至低限度,當我們嘗試把數學史與數學的學習結合時 ,它能幫助我們
建立更穩固的立足點。南宋儒家學者朱熹 (1130-1200 )教導我們 :「人之病 ,只知
他人之說可疑 ,而不知己說之可疑。試用詰難他人者以自詰難 ,庶幾自見得失。 」
2 .十六項使人不運用數學史於教學的理由
以下是我的假設:
(1 ) 我沒有這麼多上課時間!
1
(2 ) 這些並不是數學!
(3 ) 即使我講了,怎樣考試?
(4 ) 這不能改善學生成績!
(5 ) 學生不喜歡數學史!
(6 ) 學生認為那是歷史,他們討厭歷史課!
(7 ) 學生覺得數學史和數學一樣沉悶!
(8 ) 學生缺乏普遍文化知識,難以真正欣賞數學史!
(9 ) 數學發展是要把五花八門的問題化為系統處理的例行操作,為何回到起初的
混沌呢?
(10 )很缺乏數學史的教學材料!
(11 )很缺乏數學史的教師培訓!
(12 )我不是數學史專家,怎樣判斷聽來的材料是否可靠的?
(13 )真正歷史發展過程往往迂迴曲折,依照着去敘述不只說不清楚,反而引起混
亂!
(14 )閱讀原典十分困難,真的有助嗎?
(15 )會不會引發“文化沙文主義”和狹隘的“民族主義”呢?
(16 )有沒有實際數據證明在數學課堂運用數學史能提高學生成績呢 ?
3 .在課堂上運用數學史的研究
已經有很多文章論及數學史在數學的學習和教學上的價值和作用,它們的數量
遠遠超越那些測試這種說法的文章。第一類文章 ,讀者可參考 (Fauvel& van
Maanen 2000 ,Furinghetti & Radford 2002 ,Furinghetti 2004 )和它們所刊載的
參考文獻 。第二類文章有 (Fraser & Koop 1978 ,Guilikers & Blom 2001 ,Lit &
Siu & Wong 2001 ,McBride & Rollins 1977 ,Philippou & Christou 1998 ),
但不表示這已包括所有相關的文獻。本文只集中敘述其中一篇(Lit & Siu & Wong
2001 ),只因為作者較熟悉那一篇吧 。
文章(Lit & Siu &Wong 2001 )所記錄的實驗在一九九七年十一月進行,為
期三週,每週上三至四節課,主題是 「勾股定理 」 (亦稱 「畢氏定理 」 )。實驗組採
用的材料富有數學史特色,相應組的教學程序與實驗組無異 ,只是去掉數學史成份。
測試結果顯示相應組學生的熱心程度下降,而實驗組學生的則輕微上升。至於傳統測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七夕诗词汇总.PDF
- 七四、食昭和二十三年八月年、概.PDF
- 七宝中闻商务广场(西区)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PDF
- 万叶类歌比较研究.PDF
- 万泰有机产品认证业务范围-wit.PDF
- 万宝盛华集团雇佣前景调查中国大陆2Q7102.PDF
- 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大会、第一次股类别股东大.PDF
- 万芳国小附幼教育部九十年「幼稚园101本好书」图.doc
- 丈夫不知道的秘密.PDF
- 三、师说.PDF
- 基于人工智能教育平台的移动应用开发,探讨跨平台兼容性影响因素及优化策略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高中生物实验:城市热岛效应对城市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影响机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信息技术行业信息安全法律法规研究及政策建议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人工智能视角下区域教育评价改革:利益相关者互动与政策支持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6 《垃圾填埋场渗滤液处理与土地资源化利用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小学音乐与美术教师跨学科协作模式构建:人工智能技术助力教学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航空航天3D打印技术对航空器装配工艺的创新与效率提升》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教育扶贫精准化策略研究:人工智能技术在区域教育中的应用与创新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区块链技术在电子政务电子档案管理中的数据完整性保障与优化》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 《中医护理情志疗法对癌症患者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提升的长期追踪研究》教学研究课题报告.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