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波讯号于坡地灾害监测之应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声波讯号于坡地灾害监测之应用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S,INC. 中興工程.第121期.2013年10月.PP. 23-32 術 技 程 工 .tw/journal/ 聲波訊號於坡地災害監測之應用 李璟芳* 周憲德** 黃郅軒*** 張友龍**** 摘 要 天然地質災害(如火山爆發、雪崩、土石流、滑坡、地震等)與人為誘發之地殼活動(如核子 試爆、水庫蓄水地震)於發生歷程中經常伴隨著低頻訊號與地表震動,依據其波傳介質可將聲音來 TAO 源分為由空氣傳播之低頻次聲(20Hz )與透過地層結構傳導之地聲兩類。兩者對於大規模之地質 災害具有前期預警與事發偵測之優勢,若透過訊號頻譜與特徵值分析可進一步了解土砂動態運移特 性、災害規模及發生時間。 本文介紹聲波訊號目前於坡地災害監測、感測器設置、資料擷取、時頻訊號處理及特徵值分析 之應用,以提供未來坡地防災監測另一可行之解決方案。從文獻與研究成果歸納得知,土石流之次 聲與地聲特徵頻率約介於 3~20 Hz 與 10~50 Hz ;稀性土石流之次聲特徵頻率約 7Hz ,其中材料 組成、量體規模與含水量將影響音頻特徵值之分布。另雪崩的次聲與地聲峰值頻率則介於 2~8 Hz 與 1~45 Hz 。 關鍵字:次聲、地聲、頻譜分析、土石流、雪崩 一、緒 論 大,有效傳遞距離亦較在前兩介質中為短。 自然災害中諸如地震、地滑(Landslide )、 人耳聽覺對於聲波頻率高低具有不同的感受 雪崩(Snow Avalanche )、土石流(Debris 程度,一般分為可聞聲(Audible Sound )與不可 Flow )、火山爆發(Volcano Eruption )、海嘯 聞聲(Inaudible Sound )。可聞聲頻率約介於 (Tsunami )等以及人為核彈試爆(Nuclear 20~20000 Hz ,當頻率低於20 Hz 之聲波則稱為不 Explosion ),在發生過程常可偵測到次聲與地表 可聞聲,或稱次聲(Infrasound )。考慮傳遞聲波 振動訊號(Bedard, 1996 ;Vergniolle et al., 1996 ; 的介質差異,自然界最常見的傳播途徑大致可劃 Stump et al., 2001 ;Johnson, 2001 ;章書成等人, 分成空氣、地面與水三類。在常溫 20oC 的條件 2002 )。地聲監測研究在國內外已普遍用於坡地 下,水下聲波的傳播速度最快(~1463 m/s ),空 災害誘發之微地表振動,特別是溪谷型土石流 氣聲波的傳播速度較慢(~343 m/s ),地表聲波 (劉格非等,1997 ;Itakura et al., 1997 ;黃清哲 因受到地層結構、岩性、材料組成與均質性等影 等,2002 ;周憲德等,2003 、2005 、2008 ;Chou 響而有很大變異,其能量波傳遞之折減效應較 et al., 2011 ;Kogelnig et al., 2011 ;張友龍, * 中興工程顧問社防災科技研究中心副研究員 **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教授 *** 農業工程研究中心助理研究員 **** 中央大學土木工程學系博士 23 術 技 程 工 中興工程.第121期.2013年10月.PP. 23-32 SINOTECH ENGINEERING CONSULTANTS,INC. .tw/journal/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