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在活动中体验,在感悟中建构,在应用中提升
体验——建构——拓展
5号
各位评委,大家上午好:
下面我就昨天观看的由祁昌志老师执教的<吨的认识>一课谈一些自己的想法。
<吨的认识>是苏教版实验教材第六册第六单元的内容,属于“数与代数”领域中的内容。它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质量单位克、千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的。到此,质量单位的认识便告一段落。
吨是个较大的质量单位,由于学生们缺乏感性的认识,所以认识吨就成为质量单位教学中的难点。突破这个难点的关键就是创设体验过程,引导体验生成。祁老师的课让我感觉设计独到,听来耳目一新。他通过创设熟悉的情境让学生感受到“吨”在实际生活中的运用,引出“吨”的概念;再通过创设实践活动让学生亲身体验、感受并想象1吨的重量,逐步建构“1吨”的概念;最后借助独具匠心的练习,在实际应用中再次拓展了对“吨”的认识。
祁老师的课环环相扣,层层突破,引领学生——
在具体情境中感知和了解吨的含义,通过亲身体验,想象和推理,初步建立某些物体1吨重的观念,培养用吨这个单位估计物体质量的能力。
知道1吨=1000千克,并能进行吨与千克的简单换算。
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增强学习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祁老师的课以“体验”为主线贯穿始终,让学生在动态的课堂中学习,建构概念,拓展提升。
联系生活,体验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感兴趣的事物中提供观察和操作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到数学的趣味和作用,对数学产生亲切感。” 在数学教学中要善于寻找生活素材,让数学教学贴近儿童生活。
情境一:猜体重
“猜一猜老师有多重?”这样的引入不仅显得亲切、自然,而且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继而再质问为什么你们都是用“千克”作单位,而不用“克”呢?唤起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明确“计量比较轻的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克,计量一般物体的重量通常用千克”,同时也为下面引出“吨”的概念做了有力的铺垫。(唤醒旧知,提供铺垫)
情境二:估重量
出示鲨鱼的图片,“你能估计它有多重吗?”学生们都不约而同用“吨”作单位来估计,老师接着提问“为什么你们都不用千克作单位了?”揭示鲨鱼的体重是3000千克,再分别出示恐龙、蓝鲸的体重45000千克和72000千克,明确“如果用千克作单位,数字太大了,太麻烦了”。 (产生冲突,达成共识)
情境三:赏图片
出示“大卡车、一堆石头、飞机、货轮”等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大宗物品的图片,让学生感受到“吨”在生活中的应用,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表象,从而顺理成章地引出“吨”的概念:计量比较重的或大宗物品有多重,通常用吨作单位。这一过程虽然只用了五分钟,但一下子拉近了数学与生活的联系,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应用,激发他们学习的内在需求。
情境四:举实例
在新课结束后,通过提问“你在生活中的什么地方还见到过“吨”作单位的吗?”启发学生用数学的眼光来观察身边的事物,学生的回答也非常丰富,有电梯、坦克、大象的体重等等。然后提供了“路边标志牌、起重机的额定起重量、电梯载重量”等一些常见的生活现象,让学生在联系生活中进一步丰富有关吨的表象,深化感知。
数学源于生活,从生活中来的数学才是活的数学,有意义的数学。从学生实际经验入手,培养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认识周围的事物,用数学的概念和语言去描述实际问题,让学生感觉数学就在身边,生活中充满了数学,从而以积极的心态投入到学习中去。
亲历实践,体验数学概念的建构过程
学生理解数学概念需要充分感知,建立丰富的表象,才能抽象出准确的概念。1吨是个很重的单位,究竟有多重?是难以用语言来叙述的,只有在亲身实践和体验的基础上,借助想象、推理等来把握。祁老师就在课上创设了四次活动,经时20分钟,让学生身临其境,得到充分的体验,自主建构“1吨”的概念。
活动一:搬一搬
提供每组一袋25千克的大米,让学生亲身实践去搬一搬,并交流各自的感受,在此基础上提问“一袋大米25千克,多少袋才够1吨呢?”“把40袋大米装到一个大袋子里让你搬,你觉得怎么样?”学生通过推理想象,第一次建构了“1吨”的概念。(动手操作,第一次建构)
活动二:估一估
首先学生进行猜测“你们的体重合起来有没有1吨?”学生各执一词,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推理“三年级孩子的体重大约是30千克,55个同学会不会超过1吨?”这时学生达成了统一的意见,老师再让学生估计“那么大约多少个同学是1吨呢?”并让33个同学站起来,给学生一个直观的感受,把抽象的概念回到具体中来,第二次建构了“1吨”的概念。(想象推理,第二次建构)
活动三:说一说
出示2只骆驼,5头糜鹿,10袋大米,20袋水泥的图片,让学生说一说每幅图片的意思,提供丰富的表象让学生继续想象“1吨”的重量。(提供直观,第三次建构)
活动四:算一算
出示图片:一桶纯净水20千克,一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U8V11.1培训课件9U8V11.1新版功能介绍生产制造幻灯片.ppt VIP
- GB_T 9711-2023 石油天然气工业 管线输送系统用钢管.pdf VIP
- 1kv母线调试报告.pdf VIP
- 过滤实验-课件.ppt VIP
- GB_T 14264-2024 半导体材料术语.pdf VIP
- 消防系统的联动常见故障.ppt VIP
- (完整版)供应商合规管理制度 .pdf VIP
- JBT 12786-2016 升降工作平台 术语与分类.pdf VIP
- 2024东南亚电商市场报告.pptx VIP
- 第七单元 跨学科主题学习——项目开展,探究丝绸之路 学习任务单 苏科版初中信息科技七年级下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