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工程规划设计节能减碳之参考准则.PDF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公共工程规划设计节能减碳之参考准则

4. 隨著時間的推進,過去傳統人定勝天的工程概 念逐漸被推翻,順應自然、 4-1 與整體環境共存、調適等逐漸成為國際間之主流思維,氣候變遷與災害頻繁是 4. 全世界共同面臨之問題,此部分已於本書第一章詳盡敘述與說明,本章不再贅 述,因此本文一開始,直接從公共工程在面臨 災害時的各種可能的問題切入, 公共建設不止牽涉到專業工程人員的規劃設計 、施工作法等層面,政府機關、 政策體制同樣扮演重要角色,兩者須共同攜手合作。政府單位必須先完成上位 政策、法規、制度等方面之建構 ,讓專業工程人員在進行工程相關規劃設計時 有依循方向。而工程設計者則必須在最初即充分對工程劃定範圍進行各項基礎 資料之蒐集與研判,並了解工程所面臨的災害衝擊與風險,以利在規劃設計時 提出因應之設計,透過各項風險及可行性評估,作為工程選址之基礎。 除了避災風險之考量之外,設計者同時須包含對基地所在及周邊進行整體 環境評估,確認空間環境敏感性狀況,以最小營建規模及整體環境之最佳資源 配置狀況作為工程設計之大原則,以 營造綠色環境與環境共存為考量。 最後透過各項節能減碳之規劃設計手 法與原則,以環境之永續發展為目 標,完成永續公共工程之整體計畫。 本段先從目前政府正積極擬定之相關草案 進行探討,讓讀者先行了解上位政策與計畫內容,並特別針對道路工程方面之 節能減碳規劃設計工程經費計算提出說明。然而在公共工程節能減碳的具體作 法方面,由於尚處於起步階段,綠建築在國內外之實務操作與研究,則已有相 當之成果,因此本文特別提出綠建築中與公共 工程相關之作法,從環境控制與 設備層面切入,並藉由各種工程類型之案例進 行分析,以供本領域之相關人員 參酌應用。 1. 氣候變遷所導致的天氣變化與極端天氣事件,以及近年來社會經濟與自然 環境的變遷,本文歸納出台灣公共工程面臨的難題與挑戰,並透過氣候變遷調 適策略,訂定可接受風險範圍。公共建設是國家發展的基礎,也是全民生存的 命脈,也因此其規劃必須具有前瞻性、整體性與永續性。在國際上,面對氣候 與環境變遷,上至政府下至個人的積極因應區分為兩個方向:緩解(Mitigation ) 4-2 與調適(Adaptation )(IPCC, 2008 )。緩解包括溫室氣體的源頭減量與加強溫 室氣體的吸存;調適則為調整自然界或人類系統來因應氣候變遷的影響,減少 損害或開發有益的機會(蕭代基等, 2008 ,如[圖4.1 ])。 持續調適過程 評 利 估 害 建構調適策略 與 涵 內 色 綠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