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物理学二章原子的量子态.pptVIP

  1. 1、本文档共5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原子物理学二章原子的量子态

辐射本领 辐射本领:单位时间内黑体单位面积在单位频率内(频率 附近)辐射的能量。 设黑体内腔达热平衡时的辐射场  的能量密度为  ,则其辐射本领: 普朗克公式 (普朗克系基尔霍夫的学生) 二、量子假说的根据之二:光电效应 1.光电效应的发现 1887年赫兹在莱顿瓶放电实验中发现电磁波,从而验证了麦克斯韦电磁理论。 赫兹发现当紫外光照在火花隙的负极上时易发生放电,这种现象被称为光电效应。次年起,一些科学家对此现象进一步研究,发现受紫外光照射的金属会发射电子。 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不能用波动说解释。 直至1905年爱因斯坦用光量子假说才得到完美的解释。 1916年密立根通过实验,测量了光的频率和逸出电子能量之间的关系,验证了爱因斯坦的光量子公式,并精确测定了h。 2.光电效应的实验规律 2)光电子初动能与入射光频率呈线性关系,而与入射光强度无关 实验表明: 其中Ua由阴极材料决定,K是与 材料无关的普适常数。由此有: 由于光电子初动能 故入射光的频率必须满足的条件为: 红限:产生光电效应的最小频率。 三、光谱:电磁辐射的频率和强度分布图 光谱及其分类 1.实验规律 里德伯方程(1889年提出,普适于氢光谱) 氢原子光谱的线系 2.跃迁假设(辐射的频率法则or辐射条件) 3.电子轨道角动量量子化假设 二、玻尔模型应用于氢原子 将频率法则与里德伯公式  比较,即可得出 当n很大时,考虑两个相邻之间的跃迁( ) 则频率: 1.氢原子中电子的轨道半径 令 则 所以,氢原子中电子可能的轨道半径是 氢原子中电子的最小半径即第一玻尔半径: 这与实验相符(实验表明,原子半径的数量级    ) 2.氢原子的能级 氢原子的能量 其中,精细结构常数: (重要的无量纲常数) 氢原子的基态(n=1)能量: 氢原子的电离能:把氢原子基态  的电子移到无限远处所需能量。 显然, , 当 时, 可见只要电子处于束缚态,原子的能量就是量子化的。 [附:数值计算法] 为便于计算而引入组合常数 组合常数 和 的物理意义: 联系两种能 量表达形式 的桥梁。 §2-3 实验验证之一:光谱 1.氢光谱 1) 玻尔理论对里德伯常数的解释 R的理论值 R的实验值 二者比较相差0.054%,而当时光谱学的实验精度已达万分之一,英国光谱学家福勒提出质疑。 玻尔于1914年作了解释:其差值的原因在于在计算原子体系的能量时略去了原子核的运动。实际上,电子绕核的运动是一个两体问题,将之前理论中的电子质量以折合质量μ替代,则理论值与实验值相符。 说明理论成功地揭示了原子内部的情况。 2)玻尔理论对氢原子光谱的解释 据玻尔的跃迁假设,当n>1的原子向n=1的基态跃迁时,所辐射的光的全体就构成赖曼系,依次类推。 能级能量与光谱项的关系为: 可见光谱项在本质上就是原子能级能量的反映。一条光谱线之所以表示为两光谱项之差,在本质上反映的是原子跃迁前后两能态的能量差。 由此得氢原子的波数: 例如当电子从n=2跃迁到n=1 能级时,电子辐射的能量为: 须注意,在任何时刻,一个氢原子中只有一个轨道的电子运动,原子只具有与此对应的一个能量,即只有一个能级。  图示中,每一横线表示一个能级;两相邻能级的间隔表示能量的差别;能级间隔随n的增加而渐减,趋近于0。 2.类氢离子的光谱 4.肯定氘(D)的存在 尤雷发现氢的  线(6562.79  )旁有一条与之很近的谱线(6561.00  ),两者仅差1.79  。他认定这是氢的同位素氘,认为 通过计算两者的里德伯常数进而算出相应的波长,结果与实验甚符,从而肯定了氘的存在。 §2-4 实验验证之二:    夫兰克-赫兹实验 玻尔理论的要点:原子内部存在稳定的量子态,电子在量子态间的跃迁伴随着电磁辐射。 光谱分析:从电磁辐射的分立特征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 玻尔理论发表的第二年(即1914年),夫兰克和赫兹用电子束碰撞原子的方法使原子从低能级被激发到高能级,从而证明了量子态的存在即能级的存在。 §2-5玻尔模型的推广:玻尔-索末菲模型 早在1896年,迈克尔逊和莫雷就发现氢的 线是双线,后来人们通过高分辨谱仪还发现有三线结构,这就是“精细结构”。 玻尔理论发表后不久,索末菲为解释氢光谱的精细结构而提出椭圆轨道的理论,他将玻尔的圆形轨道推广为椭圆轨道,并引入了相对论修正。 对于“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