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楚辞研究下编.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诗经楚辞研究下编

《诗经》楚辞研究 (下编) 《楚辞》 楚 辞 研究和思考的問題题 楚辞如何繼承前代的詩歌傳統? 楚辞产生的文化背景是什麼? 屈原的生平、思想和创作状况如何? 了解其他楚辞作家和作品如宋玉、唐勒等。 如何評價《离骚》的思想内容和藝術成就? 借助《九歌》文本概括並評價楚國的宗教思想。 借助《天問》概括屈原的學養 結合前人的研究,對《九章》中作品的時間、地點、主題提出自己的看法。 比較宋玉和屈原在人格、創作等方面的異同。 梳理《高唐賦》、《神女賦》對後世文學的影響。 《九辨》和屈原作品中以“九”命名的作品之間的關系是什麼? 屈原的自沉有何意義?今天對此如何評價? 参考书目 张正明《楚文化史》,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 朱熹《楚辞集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79年。 洪兴祖《楚辞补注》,中华书局1983年。 汪瑗《楚辞集解》,北京出版社1998点校本 陈子展《楚辞直解》,江苏古籍出版社1988年。 姜亮夫《楚辞今绎讲录》,北京出版社1981年。 姜亮夫《楚辞学论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4。 游国恩《楚辞论文集》,古典文学出版社1958年。 闻一多《闻一多全集·楚辞编》,湖北人民1993 孫作雲《天問研究》,中華書局1989年 金开诚《屈原集校注》,中华书局1996年; 汤炳正《楚辞今注》,上海古籍1996年; 湯炳正《淵研樓屈學存稿》,中國社科2004 赵逵夫《屈骚探幽》,巴蜀书社2004年; 赵逵夫《屈原与他的时代》人民文学2002 杨义《楚辞诗学》,人民出版社1998年; 第一章 有关楚辞的 几个重要问题 何谓“楚辞”? 战国时期兴起于楚国的一种诗歌样式。 《四库全书总目》:“屈宋诸赋定名楚辞,自向始也。” “楚辞”的名称,最早见于《史记·酷吏列传》,有时简称“辞”或“辞赋”。 又有以“骚”来指称楚辞的。 从汉代开始,“楚辞”又成为屈原等人作品的总集名。 战国时诗人如屈原、宋玉、唐勒等人的作品。 汉代贾谊、淮南小山,甚至刘向、王逸的作品。 楚辞的文化渊源 物質文化、精神文化 楚辞的文化特征 宋黄伯思《校定楚辞序》云:“盖屈宋诸骚,皆书楚语,作楚声,纪楚地,名楚物,故可谓之‘楚辞’”。 楚辞所涉及的历史传说、神话故事、风俗习尚以及所使用的艺术手段、浓郁的抒情风格,无不带有鲜明的楚文化色彩。 楚辞是与中原文化交相辉映的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文學傳統 楚辞渊源于中国江淮流域楚地的歌谣: 《越人歌》、《楚人歌》 《接舆歌》、《沧浪歌》 中原地区诗歌如《诗经》的影响: 《周南》、《召南》等 思想、情感方面 楚辞的形式特征 句式:有六字句和五字句两种(不计语气词兮、些、只等),为“三三”或“三二”节奏,前者以《离骚》和《九章》为主,后者以《九歌》为主。 语气词“兮”的运用:普遍带有规律性,成为语言形式的显著特征,主要有三种情况: 《九歌》模式:“兮”在句中,如“若有人兮山之阿”。 《橘颂》模式:上下两句均为四字句,“兮”字用在下句之末,如“受命不迁,生南国兮”。(《大招》改为“只”,《招魂》改为“些”) 《离骚》模式:上下两句字数增多,“兮”字用在上句之末,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 音樂、舞蹈、繪畫 楚人愛好藝術,具有濃厚的藝術芬圍和獨特的審美好尚 《楚辞》的编定 西汉末刘向整理屈、宋作品,始编定《楚辞》。 王逸《楚辞章句叙》云:“逮至刘向典校经书,分为十六卷。” 《四库全书总目》云:“初,刘向裒集屈原《离骚》、《九歌》、《天问》、《九章》、《远游》、《卜居》、《渔父》,宋玉《九辩》、《招魂》,景差《大招》,而以贾谊《惜誓》,淮南小山《招隐士》,东方朔《七谏》,严忌《哀时命》,王褒《九怀》及刘向所作《九叹》,共为《楚辞》16卷,是为总集之祖。逸又益以己作《九思》与班固二‘叙’,为17卷,而各为之注。” 刘向所编16卷本久佚,惟王逸17卷本《楚辞章句》传世。 衣被词人,非一代也 楚辞在中国诗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诗》、《骚》并称,成为中国古典诗歌的两大源头。 楚辞以其深邃的思想、浓郁的情感、丰富的想象、瑰丽的文辞,以及比兴寄托手法,为后人提供了创作的楷模。对其后的赋体、骈文、五七言诗的形成,又都发生了深远的影响。 屈原的生平、家世与思想 屈原——千古之谜 《史记·屈原列传》 贾谊作赋以吊屈原,引用了《离骚》及《九章》中的内容。 刘安和东方朔亦有表彰或摹仿屈原之作。 屈原——“箭垛式人物”。 “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 屈原的出仕和流放问题。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 屈原的远祖是颛顼高阳氏,其六代孙名季连,是楚的创业始祖,姓羋。傳統觀點認為楚武王之子瑕,封采邑于屈,子孙就以屈为氏,所以屈是楚国羋姓的分支。趙逵夫認為《離騷》中的伯庸(熊渠長子)才是屈氏始祖。 自春秋以来,屈姓历世都担任楚国的显要职位。 关于

文档评论(0)

hello118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