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大扭角构象和扭曲驱动力.PDF

第二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大扭角构象和扭曲驱动力.PDF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二章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大扭角构象和扭曲驱动力

第二章 二苯乙烯类化合物的大扭角构象和扭曲驱动力  Chapter 2 The Conformations of Stilbene-like Species, and the Driving Forces for Distorting Molecules 在第一章中,已经对共轭稳定和基本的因果关系提出了质疑. 其实, 对于共轭稳定的质疑,最早可以追 溯20 世纪30 年代的Lennard-Jones1. 其后,文献不断地试图从理论和实验两个方面对共轭稳定的基本原理 2 提出挑战. 期间,最著名的理论化学家当属Shaik 和Epiotis. Shaik 指出, 在苯分子中,离域 π体系是失稳 定的,它倾向于单双键交替的D3h 结构,使苯分子趋于D6h 的驱动力源于σ 骨架,π 电子的离域仅仅是D6h 构 型强制下的副产物. Shaik 的观点在有机化学中引起了极大的争论.3 Epioti 高度评价了Shaik 的观点,4a 他措 词激烈地指出,“共轭稳定” 的观点应该从文献中驱逐出.早在20 世纪80 年代初,Epiotis 就旗帜鲜明地提出 了“共轭失稳定” 的观点,4b 并指出, 相对于非芳香性和反芳香性化合物,苯环的所谓“稳定性” 应理解为π共轭 体系“较小的失稳定” ,而非HMO 理论所述的“共轭稳定” 。他还认为,4N+2 理论虽然成功预言并解释了芳 环分子的稳定性,但却使有机化学家过分重视 π 电子而忽视了σ 电子的作用(关于共轭稳定的争论,可以参 阅本人为《有机化学》写的综述5). 但是,关于“共轭失稳定”的争论主要局限于理论领域,缺少大量的 实验证据. 在共轭效应和分子构象的研究中,最有争议的是二苯乙烯(Stilbene)类似物分子的扭曲构象. 例 如,在N- 苄叉基苯胺(N-Benzylideneaniline )晶体结构中,6 o 分子的扭角为36~55 . 这类分子大扭角构象(θ o o 通常在10 ~ 80 )是一个典型的、经典有机结构理论难以解释的实验事实,对此类分子构象与结构因素的研 究,有可能为“共轭— 失稳定” 的观点提供最为直接的实验证据. 在这章中,我们的工作分两个部分. 第一部分是合成含五元和六元杂环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测定他们 的晶体结构. 第二部分是理论计算. 1. 引言 ( Introduction) 在这节中,主要介绍文献中关于二苯乙烯类分子大扭角的现象的研究和争论. 文献争论表明,经典的有 机化学结构理论不能很好地、完整地解释分子的大扭角现象. 因此从逻辑上说明,我们合成和测定12 个五 元和六元杂环的二苯乙烯类化合物晶体结构的必然性和必要性. 最终, 我们用公认的 Gaussian 优化程序证 明,一个最拥挤的构象是能量最稳定的构象, 暗示共轭效应应该是使分子失稳定的,是分子扭曲的可能的驱 动力. 从而,我们从实验和理论两个方面质疑了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 所以可以认为, 这一章是我们今 后深入的理论研究的序幕. 二苯乙烯类似物(Stilbene-like species)指的是与二苯乙烯(Stilbene,2-1)等π 电子的化合物 Ar−X=Y−Ar’. 其中,Ar 和 Ar’是六元和五元芳环,例如吡啶,嘧啶,呋喃;−X=Y− 可以是 −CH=CH− , −N=CH− ,−N=N−. H Ar X ο

文档评论(0)

shaofang0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