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这个专题的考点知识(商品的价值量(计算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
经济生活 经济专题:价 格 1.知识目标:构建以价格为核心的知识网络体系。 2.能力目标: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认识价格现象的能力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价格问题的能力。 【学习目标】 【研究高考 明确考况】 考点 核心知识点 三年真题全览(19次) 考查角度 影响价格的因素 ?影响价格的因素 ?价值规律 2015课标全国Ⅱ?15 2014全国Ⅱ?12 2014江苏单科?35 2014四川文综?1 2014安徽文综?3 2014北京文综?38 影响价格的因素 (6次) 2013年重庆文综?2 2013江苏单科?34 价值规律(2次) 价格变动的影响 ?价格变动的影响 2015课标全国Ⅰ?12 2015北京文综?32 2015福建文综?31 2015安徽文综?1 2015四川文综?1 2015江苏单科?10 2014福建文综?33 2014课标全国Ⅰ?13 2014年重庆文综?2 2013江苏单科?5 2013课标全国Ⅰ?12 价格变动的影响 (11次) 命题领悟: 这个专题的考点知识(商品的价值量(计算题)、影响价格的因素、价格变动的影响)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年年都考。常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常以曲线坐标图的形式考查对价格与供求的关系、互补商品、互为替代品的理解。常以主观题的形式考查:(1)企业行为。如企业应面向市场从事生产经营、提高劳动生产率、调节生产要素的投入。(2)运用价格与供求的关系分析市场变化。如分析价格走势、市场供应量的变化等。也可能以主观题的形式考察影响价格的因素。这个专题涉及的面非常广,经常与消费、生产、宏观调控、市场调节、贸易等知识综合考察。 【自主研读学习单】 构建“价格”知识体系 构建“价格”知识体系 【自主研读学习单】 价格 谁影响了价格 价格影响了谁 价值 生活 生产 供求 社会劳动 生产率 市场机制 企业 消费 宏观调控 价格变动的原因 稳定物价的措施 政府调控物价原因 ①价值决定价格: ①科技管理: ①物价影响生活: ②宏观调控的原因: ③宏观调控的目标: ④市场规律: ⑤以人为本: ②供求影响价格: ②发展生产: ③货币供应量: ③货币供应量: ④市场的缺陷: ④市场监管: ⑤国家经济政策: ⑤宏观调控: ⑥流通环节: ⑥流通环节: 价值量越大,商品价格越高; 价值量越小,商品价格越低。 供不应求,价格上升; 供过于求,价格下降。 如果货币的供应量超过了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物价会上涨;相反,物价会降低。 市场调节具有自发性、盲目性、滞后性的弊端,一些生产者、经营者恶意囤积,哄抬物价。 国家宏观经济政策主要通过控制流通中的货币量以及财政支出的数量,平衡社会总供给和总需求,保持物价稳定。 分配和交换是连接生产和消费的桥梁和纽带。商品流通不畅,也会引起价格上涨。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大力发展生产力,保障商品的有效供应。 合理控制货币的供应量,使货币供应量与流通中所需要的货币量相符合。 加强市场监管,通过经济立法和行政命令等手段,打击市场炒作行为。 加强宏观调控,通过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调节社会总需求。 减少流通环节,降低流通成本。 价格较快上涨导致人们实际生活水平下降,特别是食品价格上涨,影响中低收入群众的基本生活,不利于社会稳定。 加强宏观调控是为了弥补市场调节的不足,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决定的。 稳定物价,是国家宏观调控的主要目标之一。 降低流通成本、稳定供给,这是尊重市场规律的要求。 调控物价有利于保障人民的基本生活,体现了以人为本。 1.假设某国2014年M产品的的总产量是100万件,每件产品价值用货币表示为10元。2015年生产M产品的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一倍,在货币价值贬值10%和通货膨胀率为20%的不同情况下,M产品2015年的价格分别是( ) A.5元、6元 B.5.6元、6元 C.20元、12元 D.8元、12元 B 总结: 有关单位商品价值量的计算要理清变量之间的关系: ①数量关系成正比的,用“×”,成反比的,用“÷”。 ②“提高”“上升”“增加”“升值”用“+”, “降低”“减少”“贬值”用“-”。 ③计算公式:成正比的,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成反比的,变化后的数值=变化前的数值÷(1+变化值)。 【合作探究学习单】 2.日前,某市出台新能源汽车购买系列优惠政策。其中,市民对“购买新能源汽车最高可获12万元补贴”、“在市内行驶时不受尾号限制”、“免费在指定的公共充电设施场所充电”等反映强烈。假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