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伟细菌性皮肤病题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诊断标准:4条 治疗: MB联合化疗(MDT方案)M:利福平 D:氨苯砜 T:氯法齐明,疗程2年。 PB化疗(MD方案),疗程半年。 定期检测:每年临床和细菌学检查1次,连续随访5年。 麻风反应的治疗:糖皮质激素。 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预防畸残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皮肤结核病是结核病在皮肤上的表现,由于机体免疫力、结核杆菌的毒性和入侵途径的不同可在临床上产生不同类型的表现。 病原菌: 人型(82%)、牛型(18%)结核分支杆菌。 感染途径:外源性和内源性,前者主要经皮肤黏膜轻微破损直接感染,后者则由体内器官或组织已存在的结核病灶经血行、淋巴系统或直接扩散到皮肤。 发病机制: 迟发型超敏反应,形成以上皮样细胞、淋巴细胞及巨噬细胞为主的局部浸润性结核结节。 1、寻常狼疮:最常见的皮肤结核病,是结核菌素反应阳性者再次感染结核杆菌后产生的皮肤结核病。 皮损为鲜红或褐红色、粟粒或稍大结节(狼疮结节),浸润明显,境界清楚,相互融合成片,表面凹凸不平,上附薄层鳞屑。 结节柔软、可用探针刺入(探针贯通现象),结节用玻片压视,可见淡黄色、褐黄色或苹果酱色结节(苹果酱现象)。 新旧同存,可形成溃疡和萎缩性瘢痕,慢性经过。 2、疣状皮肤结核:本病常发生于接触结核病变组织或含有结核菌的分泌物的人,如医务工作者、结核病患者的家属。 多见于成人,男性尤为多见。 好发于暴露部位,以手背和手指背侧最为多见。 损害向四周发展,中央形成萎缩性疤痕。 损害初发为暗红色小结节,数目较少,逐渐增多、增大,形成斑块,质硬。中央角质增厚,粗糙不平,呈疣状或乳头样。境界清楚,上覆灰白色粘着鳞屑或痂皮,乳头状突起之间可有脓液。 病程极为缓慢,可数十年不愈。 三廓征:皮损中央网状瘢痕、疣状边缘和四周红晕。 实验室检查 1.组织病理学检查: 结核性肉芽肿改变 2.PPD试验:强阳性 3.胸部X线检查 4.细菌学检查 诊断和鉴别诊断:根据皮损特点、病理组织象、结素试验等,诊断一般不难。 预防和治疗: “早期、足量、规律、联合、全程”, 2-3种药物联合治疗 疗程不少于6个月( 异烟肼、乙胺丁醇、 链霉素 、利福平)。 第三节 麻 风 (leprosy) 孔子语:“斯人也,而有斯疾也!” 概念: 麻风是由麻风分支杆菌感染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性疾病,主要侵犯皮肤和周围神经。 麻风分枝杆菌是罪魁祸首: 麻风杆菌为G+细菌,称短小棒状、稍弯曲,无鞭毛、荚膜和芽孢,抗酸染色为红色。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周围神经、淋巴结、单核巨噬系统的器官。 该菌抵抗力强,但煮沸8分钟或日照2-3小时可使之丧失繁殖能力。 流行病学: 1、传染源:麻风患者。 2、传播途径:飞沫和密切接触。 3、易感人群:绝大多数成人对麻风有较强抵抗力。 4、目前我国的流行情况:6000余先症患者,每年增加2000余人。 麻风村 台湾女记者张平宜在麻风村小学: 临床表现: 1、分类:麻风分类意义重大。指导科研及临床的防治工作。1962年提出了5级分类法: 免疫强 结核样型(TT) 菌量少 界限类偏结核样型(BT) 中间界限型(BB) 界限偏瘤型(BL) 免疫弱 瘤型(LL) 菌量多 未定类(IL)为早期表现,可演变成任意一种类型。 为了便于治疗,根据皮肤涂片查菌结果可将5分类法简化为: 多菌型(MB) 少菌型(PB) 1、未定类麻风:临床表现轻微,不累及内脏。 皮损:浅色斑 神经症状:轻微 皮损查菌:-或± 2、结核样型麻风:占70% 麻风患者机体免疫力较强,皮损常局限,主要侵犯皮肤和外周神经 ,极少侵犯内脏。 皮损:大小不一、形态不规则、境界清楚的红色斑块,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