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器件原理第五章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 当加在MOSFET上的交流信号幅度远小于直流电压幅度时,为小信号。//Vgs’是有效栅源电压(不计串联电阻引起的栅源电压部分)。 “漏源电容”改为“栅漏电容” hxy * 总的栅源电容和总的栅漏电容等于前面的cgd、cgs乘以栅面积WL。 Cgd “漏源电容”改为“栅漏电容” hxy * 右下角说明,rs的存在降低了有效栅压、漏源电流和跨导,而且rs越大,降低的程度就越大。带’的变量是rs存在的变量,不带‘的是rs=0时的变量。 * * * * 正比与某某的倒数(分母的参数)hxy I=js I=qw 书上不该有j?Hxy * 要保持p阱与n型衬底之间反偏或零偏。此图未画栅极。 * * 在前面推导MOSFET特性时所作的假设就是忽略了若干非理想效应。N沟道MOSFET表面呈现轻掺杂n型材料的特性。 * * * L是设计沟道长度,L’是有效沟道长度。这就导致饱和区不饱和现象。注意L越小,则 * C-V特性即电容-电压特性。下图是理想的C-V特性变化规律,以下将解释这个规律。平带、本征是个点,堆积、耗尽、反型是区间。 * * CFB如何推导?根号下为德拜长度 * 此时的C’相当与Cox与Csd’的串联,电容值为倒数相加关系,总电容值取决于小的那个电容(即Csd‘)。 这里给出的能带图实际上是本征状态。 (此处公式笔误错,已改) * 此时耗尽层电荷基本不变,而反型层类似于平板电容的一个极板。 * 将p型曲线水平翻转即得到n型曲线 * xdT是xd的最大值。右上图的dQ’在高频情况下等于0。 * 前面所讲均针对理想C-V特性,即无氧化层电荷、界面陷阱。 * * 条件是正施主能级多于中性施主能级。 * * 条件是负受主能级多于中性受主能级。 * * * * * * * 缓变沟道近似意味着可以忽略纵向电场随x的变化,即Ex为一常数,此近似在氧化层厚度远小于沟道长度的器件中有效。 耗尽层厚度为常数意味着VT与x无关。 * ID的规定正方向是从漏到源,而x的正方向是从源到漏,故有负号。对ID积分时用了迁移率不是x的函数的假设。 * 在电荷公式中,左边二项为正,右边二项为负。 * E1和E2大小相等(均为Ex,根据假设Ex与x无关)、方向相反。E3在硅体内,故为0。E5和E6为沿z方向的电场,不存在故为0。 E3的正方向向上,而Eox的实际方向向下,故有符号出现。S4的长度为W,宽度为dx。 * * 存在漏源电压时,实际加在氧化层二端的电压是栅源电压VGS和x点对源的电压Vx之差。 Qn’有负号(hxy) * * 左图中,黑点是实验数据,线是理论数据。 * 只要将n沟道公式中的VDS、VGS、VT换成VGD、VSG、-VT,即可得到p沟道的公式。注意p沟增强型VT0,而p沟耗尽型VT0。 * 跨导用来表征MOSFET的放大能力 * * * * MOSFET的辐射效应 辐射产生氧化层电荷 辐射产生界面态 x射线、γ射线等离化辐射将SiO2中的电子-空穴对打开,同时产生自由电子和自由空穴 辐射产生的电子在SiO2中很快移出栅极(迁移率~20cm2/V?s) 辐射产生的空穴通过SiO2的随机跃迁缓慢地向Si-SiO2界面移动(迁移率10-4~10-11cm2/V?s) 到达Si-SiO2界面的空穴一部分注入Si中,另一部分被界面附近的空穴陷阱所俘获,呈现正的空间电荷,使VT向负方向移动 离化辐射打开Si-SiO2界面的饱和键,产生界面陷阱。在禁带下部为施主态,上部为受主态,可部分补偿辐射引入的正氧化层电荷对VT的影响 * 辐射产生氧化层电荷:特性1 正栅压下,辐射引入的空穴向硅一侧移动,且栅压VG↑→中途未被复合而最终到达Si-SiO2界面附近且被陷阱俘获的空穴数↑→引入的附加正电荷量↑→平带电压漂移量|ΔVfb|↑ 当Si-SiO2界面附近的空穴陷阱全被占据时,平带电压漂移量趋于饱和 负栅压下,辐射引入的空穴向栅极一侧移动→引入附加正电荷的作用较弱,且基本不随VG的变化而变化 * 辐射产生氧化层电荷:特性2 离化辐射剂量[rad(Si)] p沟道MOSFET:导通电压为负栅压,故辐射产生氧化层电荷的效果弱 n沟道MOSFET:导通电压为正栅压,故辐射产生氧化层电荷的效果强 辐射剂量很高时,辐射引入的界面态产生,阈值电压变化反转。 * 5.2.5 可靠性效应 辐射产生界面态:特性1 亚阈值电流(A) 在亚阈区,ID-VGS曲线的斜率是界面态密度的函数 辐射总剂量越大,则引入的界面态密度越大 不同总离化辐射剂量下的亚阈值电流与栅压的函数关系 * 5.2.5 可靠性效应 辐射产生界面态:特性2 界面态的生成还会受氧化层电场的影响。 离化辐照后,界面态密度逐渐上升,并在100~1000s后才能达到其稳定值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