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导体制造工艺流程题库.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微处理器发展年表 发布年代 型号 晶体管数/个 特征尺寸um 1971 4004 2 250 8.0 1972 8008 3 000 8.0 1974 8080 4 500 6.0 1976 8085 7 000 4.0 1978 8086 29 000 4.0 1982 80286 134 000 1.5 1985 80386 275 000 1.5 1989 80486 1 200 000 1.0 1993 Pentium 3 100 000 0.8 1995 Pentium Pro 5 500 000 0.6 1997 Pentium II 7 500 000 0.35 1999 Pentium III 24 000 000 0.25 2000 Pentium IV 42 000 000 0.18 2002 Pentium IV 55 000 000 0.13 90纳米对半导体厂商来说,是更加尖端的技术领域,过去工艺都以“微米”做单位,微米(mm)是纳米(nm)的1000倍。我们常以工艺线宽来代表更先进的半导体技术,如0.25微米、0.18微米、0.13微米,0.13微米以下的更先进工艺则进入了纳米领域。 Best Wish For You 人有了知识,就会具备各种分析能力, 明辨是非的能力。 所以我们要勤恳读书,广泛阅读, 古人说“书中自有黄金屋。 ”通过阅读科技书籍,我们能丰富知识, 培养逻辑思维能力; 通过阅读文学作品,我们能提高文学鉴赏水平, 培养文学情趣; 通过阅读报刊,我们能增长见识,扩大自己的知识面。 有许多书籍还能培养我们的道德情操, 给我们巨大的精神力量, 鼓舞我们前进。 * (Chemical Vapor eposition;) * CVD的反應机制主要可分為五個步驟:(1)在沈積室中導入气體,并混以稀釋用的惰性气體构成「主气流(mainstream)」;(2)主气流中反應气體原子或分子通過邊界層到達基板表面;(3)反應气體原子被「吸附(adsorbed)」在基板上;(4)吸附原子(adatoms)在基板表面移動,并且產生化學反應;(5)气態生成物被「吸解(desorbed)」,往外擴散通過邊界層進入主气流中,并由沈積室中被去除。 * atmospheric pressure CVD; low pressure CVD; plasma enhanced CVD; * Physical Vapor Deposition: * 1.适用于SMD表面安装技术在PCB电路板上安装布线。 2.适合高频使用。 3.操作方便,可靠性高。 4.芯片面积与封装面积之间的比值较小。 Intel系列CPU中80286、80386和某些486主板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 Intel系列CPU中,80486和Pentium、Pentium Pro均采用这种封装形式。 * * 铜制程技术 在传统铝金属导线无法突破瓶颈之情况下,经过多年的研究发展,铜导线已经开始成为半导体材料的主流,由于铜的电阻值比铝还小,因此可在较小的面积上承载较大的电流,让厂商得以生产速度更快、电路更密集,且效能可提升约30-40%的芯片。亦由于铜的抗电子迁移(电版移民)能力比铝好,因此可减轻其电移作用,提高芯片的可靠度。在半导体制程设备供货商中,只有应用材料公司能提供完整的铜制程全方位解决方案与技术,包括薄膜沉积、蚀刻、电化学电镀及化学机械研磨等。 半导体制造过程 後段(Back End) ---后工序 构装(Packaging):IC構裝依使用材料可分為陶瓷(ceramic)及塑膠(plastic)兩種,而目前商業應用上則以塑膠構裝為主。以塑膠構裝中打線接合為例,其步驟依序為晶片切割(die saw)、黏晶(die mount / die bond)、銲線(wire bond)、封膠(mold)、剪切/成形(trim / form)、印字(mark)、電鍍(plating)及檢驗(inspection)等。 测试制程(Initial Test and Final Test) 1 晶片切割(Die Saw) 晶片切割之目的為將前製程加工完成之晶圓上一顆顆之 晶粒(die)切割分離。举例来说:以0.2微米制程技术生产,每片八寸晶圆上可制作近六百颗以上的64M微量。 欲進行晶片切割,首先必須進行 晶圓黏片,而後再送至晶片切割機上進行切割。切割完後之晶粒井然有序排列於膠帶上,而框架的支撐避免了 膠帶的皺摺與晶粒之相互碰撞。? 2黏晶(Die Bond) 黏晶之目的乃將一顆顆之晶粒置於導線架上並以銀膠(epoxy)黏著固定。黏晶完成後之導線架則經由傳輸設 備送至彈匣(magazine)內,以送至下一製程進行銲線。 3銲線(Wire Bond

文档评论(0)

50299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