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第一章、洪水及淹水区位之探讨.PDF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章、洪水及淹水区位之探讨

第一章、洪水及淹水區位之探討 第一節、洪水來源、洪水量及排洪能力之估算 一、洪水的形成 (一)洪水形成的機制與時間性 1.基流(base flow) 係指地下水(groundwater)滲流(seepage)到河川的水量,雨水變成地下水,地下水在地下流動,滲 流到河川裡大約需要數百年到數十萬年,故這種水流基本上是不受乾旱影響的。這種形式的水流佔洪 水的水量比例,往往不到洪峰發生瞬間,河川洪峰流量(peak flow)的1‰ ,但地下水不分晝夜持續滲流, 所累積的水量相當可觀,若一秒鐘滲出水為5m3 ,一天有86,400秒,則一天將滲出432,000m3 ,若以臺 北都會區每人之日平均用水量約0.5m3計算,可供給近80萬人的用水量,是長久不雨時河水的主要來 源。 2.地中流(subsurface flow) 地中流位於地下水之上(如圖1-1所示的潛移土坡段),在坡面上無法看見,只有流到河床時才滲 出成為河水。在雨勢不大佔時,坡地上的水流以地中流為主。地中流由上坡(如圖1-1之殘積土坡) 入滲進入土壤層,到河床滲出,所流動的路徑不若基流來得長,且坡地的地勢通常較為陡急,故從入 滲到出滲所花費的時間遠較基流為短,約僅需數月到數十天,但在降雨時,受雨水壓縮土壤中空氣的 推擠影響 ,地中流會大量且迅速出滲到河川。以全年而言,佔河川逕流量的比例可達70-80%,是重 要的水資源;但在洪峰發生瞬間,其佔河川洪峰流量(peak flow)的比例降低為15-30%。 3.飽和漫地流(saturated overland flow) 飽和漫地流是地面逕流(surface flow)的一種,通常發生於下坡段及凹坡地形,地中流順著山坡地 滲流,將水流堆積到坡腳位置,造成土壤含水飽和(即土壤的孔隙塞滿水),而出滲成為地面水流在 坡面上流動。一般而言,愈接近河道的坡腳位置,飽和漫地流愈先發生,從外觀看起來好像是河道(河 川有水的範圍)(向源、向側)在擴張。 飽和漫地流是坡腳土壤水堆積所造成,從降雨開始到發生飽和漫地流的時間及其水量,受雨勢、 先前降雨(影響土壤潮濕程度及地中流到達的時間)、坡面的集水面積、土壤潮濕程度、地形位置(坡 腳)、坡度等因素的影響。故連續降雨之後的豪雨容易誘發生飽和漫地流,而雨勢較大才會以飽和漫 地流形式出現 (否則將以地中流形式出現)。受上述降雨形態、坡地地形、土壤特性等因素綜合影響, 使得飽和漫地流的發生與否 、水量及其匯流到河道的時間,均較難以預測,但若發生,則開始降雨到 發生飽和漫地流的時間通常約數小時到數天(集水區面積愈小,時間愈短)。在洪峰發生瞬間,飽和 漫地流佔河川洪峰流量的比例可達70%以上(此時地中逕流已經匯併到飽和漫地流中),是瞬間洪峰 流量的最大來源。 其次,由於飽和漫地流挾帶強大的能量在坡面上沖刷,其發生往往伴隨產生坡面崩塌,崩塌物質 堆積到「凹坡坡腳」及「谷口」往往伴隨發生土石流。 4.超滲漫地流(rainfall excess overland flow) 1 超滲漫地流又稱何頓面漫地流(Hortonian overland flow) ,是地面逕流的一種。超滲漫地流的發生 必須有「超滲雨量(過剩雨量)」(rainfall excess) 」,所謂「超滲雨量」是指雨水經植被截留及蒸散、 土壤表面吸收、入滲、地面蒸發等所剩餘的水量。這些條件與雨勢大小及地表植被保護的種類及覆蓋 度有極密切關聯,通常在密林地、密草地植被的坡地,除非雨勢過大,否則是不容易發生超滲漫地流 的;相對地,在缺乏植被的裸露地(如惡地地形),則極易發生超滲漫地流。超滲雨量最初在凹坡地 或坡腳位置形成片流(或稱層流)(sheet flow) ;片流增加匯聚到紋溝(rill) ,形成紋溝流(rilling) ;紋溝 流增加,匯聚到雨溝(gully) ,形成雨溝流(gullying) ;雨溝的水匯聚到河、湖形成河、湖水源。 開始降雨到發生超滲漫地流的時間通常相當短(僅約數分鐘到數小時),雨勢愈大或地表植被保 護情況愈差(如裸露地),則發生時間愈短。在洪峰發生瞬間,超滲漫地流佔河川洪峰流量的比例, 由0%-70%均可能,端視整個集水區的植被種類及覆蓋度(通常與集水區的開發程度成反比關係)。 故所謂「水土保持」,就防洪及水資源使用的角度而言:在豪雨事件發生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