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谷子白发病 【症 状】 “刺猬头”部分病株发展迟缓,能抽穗,或抽半穗,但穗变形,小穗受刺激呈小叶状,不结籽粒,内有大量黄褐色粉末(图4-1)。“白发或乱发状”,变褐色的心叶受病菌为害,叶肉部分被破坏成黄褐色粉末,仅留维管柬组织呈丝状,植株死亡(图4-2)。菜用大豆黑点病图鉴 病害症状及防治措施 [复制链接]danielle2010组别超级版主生日帖子1562积分5706性别保密注册时间2010-04-021#字体大小:tT发表于 2012-03-02 16:50|只看楼主 菜用大豆黑点病又称茎黑点病。分布于东北及河南、山东、江苏、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典型症状】 主要为害茎、荚和叶柄。茎秆: 初在茎基及下部分枝上出现灰褐色病斑,边缘红褐色,渐变为略凹陷的红褐色条纹,后变为灰白色,长条形或椭圆形,严重时扩至全茎,上生成行排列的小黑点,即分生孢子器,较其他病原的黑点为大。豆荚: 初生近圆形褐色斑,后变灰白色干枯而死,其上也生小黑点(图1)。病荚中密生白色菌丝。子粒: 表面密生白色菌丝,豆粒呈苍白色萎缩僵化,失去发芽能力。【防治措施】种子处理: 播种前用种子重量0.3%的50%福美双可湿性粉剂拌种。农业防治: 选用无病种子。 重病区与禾本科作物轮作。 及时收割,收获后清除田间病残体,并进行深耕。化学防治: 生长后期温暖潮湿时,可用65%代森锌快兴奋剂500倍液喷药保护。菜用大豆黑点病 图1.jpg( 92.35 K, 下载次数:0)(2012-3-2 16:50:03 上传)EXIF信息豆类豆芜菁时间:2011-02-24 编辑:管理员 来源:中国农资在线123症状:【学名】:EpicautagorhamiMarseu1鞘翅目,芜菁科。别名白条芫菁、锯角豆芫菁。分布黑龙江;内蒙古、新疆,南至台湾、海南、广东、广西。【寄主】:大豆、菜豆、豇豆、蚕豆、马铃薯、番茄、茄子、辣椒、苋菜、蕹菜等。【为害特点】:成虫群聚,大量取食叶片及花瓣,影响结实。【形态特征】:成虫体长10.5—18.5mm,宽2.6—4.6mm;体和足黑色;头红色,具1对光亮的黑瘤,有时近复眼的内侧亦为黑色;前胸背板中央和每个鞘翅中央各有一条由灰白毛组成的宽纵纹,小盾片、翅侧缘、端缘和中缝、胸部腹面两侧和各足腿节、肠节均被白毛,以前足最密,各腹节后缘有一条由白毛组成的宽横纹;触角黑色,基部4节部分红色。雄虫触角3—7节扁平,向外侧强烈展宽,锯齿状,每节外侧各有一条纵凹槽,第7节的凹槽有时浅而不明显;雌虫触角丝状;前胸长稍大于宽,两侧平行,自前端l/3处向前束缩,盘区中央有一条纵凹纹,在后缘之前有一个三角形凹洼。雄虫前足腿节端半部腹面和肠节腹面密布金黄色毛,第一跗节基部细棒状,端部腹面向下强烈展宽呈斧状,雌虫的端部则不明显展宽。卵椭圆形,大小约3×l(mm);黄白色,表面光滑;70一150粒卵组成菊花状卵块。幼虫复变态,各龄幼虫形态不同。1龄幼虫似双尾虫,体深褐色,胸足发达,末端有3个爪;2、3、4和6龄幼虫似脐螬;5龄幼虫呈伪蛹状,全体被一层薄膜,光滑无毛,胸足呈乳突。蛹长约15mm,黄白色,复眼黑色;前胸背板侧缘及后缘各着生9根长刺;第1—6腹节后缘具一排刺,左右各6根;7—8腹节左右各5根。翅芽达腹部第3节。病原: 在华北地区年发生1代,湖北年发生2代,均以5龄幼虫(伪蛹)在土中越冬,翌春蜕皮发育成6龄幼虫,再发育化蛹。一代区于6月中旬化蛹,6月下旬至8月中旬为成虫发生与为害期;二代区成虫于5—6月间出现,集中为害早播大豆,而后转害茄子、番茄等蔬菜,第一代成虫于8月中旬左右出现,为害大豆,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转移至蔬菜上为害,发生数量逐渐减少。成虫白天活动,尤以中午最盛,群聚为害,喜食嫩叶、心叶和花。成虫遇惊常迅速逃避或落地藏匿,并从腿节末端分泌含芫菁素的黄色液体,触及皮肤可导致红肿起泡。成虫羽化后4—5天开始交配,交配后的雌虫继续取食一段时间,而后在地面挖一5cm深、口窄内宽的土穴产卵,卵产于穴底,尖端向下有粘液相连,排成菊花状。然后用土封口离去。成虫寿命在北京为30一35天,卵期18—21天,孵化的幼虫从土穴内爬出,行动敏捷,分散寻找蝗虫卵及土蜂巢内幼虫为食,如未遇食,10天内即死亡,以4龄幼虫食量最大,5—6龄不需取食豇豆荚螟豇豆荚螟【虫害名称】:豇豆荚螟【学名】:MarucatestulalisGeyer,鳞翅目螟蛾科。别名豇豆螟、豇豆蛀野螟、豆荚野螟、豆野螟、豆荚螟、豆螟蛾、豆卷叶螟、大豆卷叶螟、大豆螟蛾。分布:北起吉林、内蒙古,南至台湾、广东、广西、云南。山东受害重。【寄主】:豇豆、菜豆、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醛》课件.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1.3《有机化合物的命名》.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2.3《 卤代烃》课件.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4.3蛋白质和核酸》课件-新人教版选修5.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3.1《 醇酚之 醇》课件.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第二节 有机化合物的结构特.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苯酚.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第一节脂肪烃1.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第四节 研究有机化合物的一般步骤-人教版必修5.ppt
- 高中化学人教版选修五《 有机化学基础》复习有机化学的组成与结构.ppt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