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高考作文最后冲刺精华
高考作文最后冲刺精华
国家玮著
说明:资料分三套,第一部分是记叙文(适合50 分左右或以上以及擅长此类文体)的
写法;第二部分是议论文,适合中等左右学生得45 分以上使用,是之前发表过的 “三篇文
章写好高考作文”。第三部分是考前大家可以参阅的最新材料,以及可以选择性背诵一点的
文学例子。请大家下载使用,这样对眼睛好。
第一部分:考前记叙类文章
(适合50 分以上或擅长记叙文的考生)
一原理
我是如何学习写作的
国家玮
(本文已经编入省级中学教材)
说到如何学习写作,还真有很多东西愿意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一提到写作,我脑海中马
上就浮现出两句终生难忘的话来。一句是学者孔庆东先生说的, “爱生命是写作的核心内容
之一” ;另一句是作家霍达说的,写作“最高的技巧是无技巧”。我就是在慢慢品味着这两
句的过程中渐渐悟到了写作的真谛,并由此走上文学研究道路的。
杜甫说: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你看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旧体诗和散文俱佳的郁
达夫,他就是在大学四年里读了千余本中外文学名著的。像很多热爱文学的人一样,我的写
作兴趣也是在阅读中不断被唤醒的;与很多人不同的是,我坚信书和人一样,也有着品行的
高下之别。北京大学的曹文轩教授对此曾有过非常形象的描述: “人有人品,书有书品。”
我真正开始耐心读中国四大名著是在大学以后,我很庆幸在中小学最初与文学接触的时候我
没有盲目从众读这些书。虽然古典名著锻造出最为瑰丽璀璨的汉语表达,但是它们传递给读
者的却并非人世的爱与善。文学的出发点是爱,是对人的普遍之爱,因此在我接触文学作品
之前,总是非常细心地甄别它们是否破坏了我对美对善对爱的追求,如果是的话,那即使有
再好的写作技巧我都不愿意读上一页这样的文字。我是读着冰心的《繁星》、《春水》、沈
从文的《长河》、汪曾祺的《受戒》、泰戈尔的《飞鸟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一步步开始激起了对文学的无限热爱的。事实上,作为文学家托尔斯
泰、雨果与后来的普鲁斯特、卡夫卡同样优秀,不同的是,前者给了我们更多对善良、美好、
爱的期待;后者则使我们对整个世界变得悲观。孔庆东说: “写文章的目的是为了交流,而
交流的原始则是因为爱”。我想,正是在初学写作的时候,我对书籍的仔细甄别,才使爱的
种子渐渐在心中发芽。我开始用善意的眼光去观察周围的人、事、物,开始感到活在这个世
界上的温暖,开始想到感谢;由此,自然而然的拿起笔来描绘这一切被我感受到的美好。我
至今还记得我第一次参加作文比赛,当时的命题是 “二十年后的我”。当别的同学纷纷表达
他们想要当老板、当市长、做人类灵魂工程师、做科学家的时候,我却充满感情的写道:“也
许,二十年后我只是每天清晨起得最早的一名清扫工。在所有人都沉睡在梦中的时候,用快
乐的心情为每个人扫清清晨每一粒掩盖了大家幸福的灰尘”。因为我有晨练的习惯,每天早
晨都在天蒙蒙亮的时候出去锻炼身体;而每次又一定能碰到那位清洁工阿姨。我虽然没有和
她做过交谈,但总是愿意走进她并稍作停留,看看她脸上淡淡的微笑。这个细节深深印在我
的脑海里,从她淡淡的微笑,我读到了幸福的滋味。我于是注意她清扫街道的每一个姿势,
这些都成了我后来作文中的最好材料。那次作文比赛,我获得了全省第一名,评审老师在密
密麻麻的评语最后写道: “要保护这颗善良纯洁的童心”。这就是当你用爱的眼光去看世界
时,你笔下产生的变化。
有一段时间,我也为作文技巧的问题发愁,读了很多关于技巧的书籍。后来,我渐渐发
现越来越多的所谓技巧只会让人的创造力慢慢枯萎。写作是需要有对文字的敏感度的,而这
种对文字的迷恋永远来自那使你冲动的灵感。那一刻,按照作家莫言的描述,会让你在哪怕
是寒冬腊月的露风棚子里也会写得手抽筋的。这种强烈的组织文字的能力和表达的欲望背后
究竟存在着哪种动力?那时,我读到一篇美国记者写的小文章,名字叫Writing Fof Myself。
(《为自己而写作》)作者讲述自己是如何因那些枯燥无味的写作技巧而对语文生厌,最后
又是如何走上创作之路的。在他高中结束前的最后一个寒假,老师布置了几篇作文,其中一
篇命题是《使我难忘的一件事》。这个高中生看到这个题目,脑中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