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课今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六课今译

第六章 今译 一、文言今译的意义 二、文言今译的历史 周代:象胥。 《周礼·秋官·象胥》:“象胥掌蛮、夷、 闽、貘、戎、狄之国,使掌传王之言而谕 说焉,以和亲之。” 《说文解字》:“译,传译四夷之言 者。” 汉代,佛教传入。至六朝唐宋,佛经 翻译盛极一时。著名翻译家有鸠摩罗什、 真谛、玄奘等。把梵文翻成汉文叫做“翻” ,或合称“翻译”。《隋书·经籍志》:“汉 桓帝时,有安息国沙门安静,赍经至洛, 翻译最为通解。” 元明清时代,翻译更为发展。晚清时, 有严复和林纾。 三、文言今译的标准 信、达、雅。 严复《天演论·译例言》:“译事三 难:信、达、雅。求其信已大难矣。顾 信矣不达,虽译犹不译也,则达商焉。 ……信、达而外,求其尔雅。” 四、文言今译的特点和方法 特点:同一民族语言内部的翻译。 既要注意古今的联系,又要防止某些细 微差异的混淆。 基本方法:对、换、留、删、补、 移。 (一)对 就是按原文的词序、结构、句式对应 语译。 (二)换 就是把原文中不能或不宜对译(指用 以它作词素组成的现代双音词来对译)的 古汉语词,变换成意义相同或相近的现代 词语。 (三)留 即把原文中的某些词语直接保留在译文 中。主要有三方面的词语: 1.专用名词术语。如书名、篇名,人名、 字、号,国家、地名、官名、年号、谥号,药 名、穴位名等等。 2.古今意义相同的基本词语。基本词一 般具有全民性和稳固性。如马、牛、人、手、 长、短、冷、热等等。 3.常见易明的成语典故。如刻舟求剑、 班门弄斧等等。 (四)删 就是删略原文中的某些词语,不必译出。 如发语词“盖”、“夫”,结构助词“之”、“是”, 语气助词“者”、“也”,以及古汉语一些表谦 敬的副词等等。 (五)补 就是补充译出原文里省略的成分,或根 据上下文的逻辑关系,增补一些相应的词语, 以求文意的畅达完整和连贯。 (六)移 就是移换语序。即从语义出发,按现代汉语的习惯对原文的语序、结构进行相应的调整。 (以上六种基本方法参见六版教材第267~271页。) 五、文言今译的类型 直译和意译。 * *

文档评论(0)

xiaozu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