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5步步高大二轮学案21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pptVIP

015步步高大二轮学案21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ppt

  1. 1、本文档共6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5步步高大二轮学案21解决好答抒情方法题的两个问题

【注】 ①王维诗集中有《胡居士卧病遗米因赠》《与胡居士皆病寄此诗兼示学人二首》,其中述及胡居士“床上无毡卧”等贫困境况,与此诗尾联以袁安喻胡某者相合。②寒更:指更鼓。箭:古代计时器,上有时间刻度,置于漏壶中,漏水不断下滴,箭上的时刻随之渐次显露,打更的人即据此报更。③袁安:东汉汝南人,住洛阳。一次大雪盈丈,洛阳令外出巡查,见人家皆除雪出。有乞食者至袁安门,无有行路,谓安已死。令人除雪入户,见安僵卧,问何以不出,安曰:“大雪人皆饿,不宜干人。”令以为贤,举为孝廉。④翛(xiāo)然:无所牵挂貌。 * 尾联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 答案 用典。作者看到大雪而想起胡居士,并将胡居士比作袁安,表达了对胡居士的思念。 *  这是一首抒写雪中思友的诗,表达出对友人深切的关怀。前六句写山居的静寂、雪景的清幽,结尾处的对雪怀人之情,就在这样一个特定的环境中自然地触发出来。 颔、颈两联是写雪景的名句。颔联,作者先从听觉着笔,写他夜里隔着窗子听见风吹动竹子的声响;接着写眼睛所见:清晨开门一看,才发觉皑皑白雪已铺满了山头。“风惊竹”有声,“雪满山”有色,境界空阔,又紧扣着作者隔窗“听”和开门“看”的动作、神态,一惊一叹的内心感受,这就使人如临其境。颈联,“洒空”二字摹写动态, 【赏析】 * 描绘雪花纷纷扬扬、漫空飞舞之态;“积素”二字写静,表现出地面上已积起厚厚的一层白雪。“深巷静”“广庭闲”则渲染雪夜里深巷、广庭环境的清寂,传达出作者的心境。作者通过“惊”“满”“静”“闲”四个动词和形容词,细致地表现了自己在雪夜里的思绪变化。 * 二、掌握答抒情方法题的规范 1.直接问:题干明确要求答抒情方式(法)。 常见的提问方式有:①该诗主要是用什么方法来抒情的?②该诗(句)运用什么表现手法表达了怎样的情感?③试分析某句(某联)的抒情方式(方法)。 答题除要答出所用手法外,还要视题干要求要不要进一步作答。一般而言,这类题很少只要求答出抒情方法即可的,如果题干中要求“说明”“简析”,则要完成以下两步:①对所用手法分析,②点出所要抒发的情感。 * 边练边悟7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出颍口,初见淮山,是日至寿州① 苏 轼 我行日夜向江海②,枫叶芦花秋兴长。 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 寿州已见白石塔,短棹未转黄茅冈。 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 【注】 ①此诗作于宋神宗熙宁四年(1071)十月初诗人路过寿州之时。这年四月,苏轼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而自求外放为杭州通判,十月至颍口(今安徽寿县附近)。②江海:指杭州。 * 赏析最后一句在抒情上的艺术特色。 答: 答案 对面落笔,以景结情。诗人设想朋友在岸边长久地眺望江上,可谓从对面落笔,更见深情;一派念友之情尽收无尽苍茫云烟之中,韵味悠长。 *   首联“我行日夜向江海,枫叶芦花秋兴长”,点明被外放的季节、行走路线和地点。接下来几句,便在“秋兴长”三字上做文章。颔联“长淮忽迷天远近,青山久与船低昂”两句,开拓了一幅旷远迷茫的画面,这是幅远景,也是这幅贤人去国图的背景。诗人以自我为中心,将目力投向天涯尽头:长长的淮河消逝在天地尽头,远处的青山可望而不可即,久久地停留在视野中,与行船起伏上下。这两句诗紧扣诗题“出颍口,初见淮山”,形象地道出了诗人此时此地的感受:诗人出京是沿着蔡河、颍水南 【赏析】 * 行,蔡河、颍水水面狭窄,加上两岸为平原,景色较为单调,但一出颍口、入淮河,气象就截然不同了;淮河水天相接,气象万千,一直延伸到天地尽头,青山也浮现在地平线上,与行船上下低昂,诗人不觉精神为之一振,耳目为之一新。 中间四句皆是写景状物,尾联“波平风软望不到,故人久立烟苍茫”则是由物到人、即景抒情。“波平风软”写细绵秋雨中的淮河水面。“风软”是因,“波平”是果,而这又造成了苍茫烟雨的景象。其中的“平”,尤其是“软”,已不是客观景物描写,而是带有了诗人的主观感受;“望不到”则由物到人,着重抒写了故人情谊。 * 2.间接问:题干用语多带有“如何抒情”“如何抒发什么感情”。 这类问法较为普遍,难度也大。因为针对它的回答,不只是答出抒情方法,它还有写作内容和层次的梳理、所要表达的情感完整而准确地表述出来这两个要点。另外,在答抒情方法上,角度也较宽泛,不要仅仅在几个常用的抒情方法中思考,像选材、语言、意境等可能都要考虑进去。 * 边练边悟8 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秦楼月 向子 ① 芳菲歇,故园目断伤心切。伤心切。无边烟水,无穷山色。  可堪更近乾龙节②,眼中泪尽空啼血。空啼血。子规声外,晓风残月。 【注】 ①向子 :南宋初年主战派大臣之一。1127年“靖康之变”,徽、钦二帝被金兵掳去,中原尽失。1129年,金兵

文档评论(0)

roven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